青少年危機意識不足網上騙案增加37% 有中三生被騙買假色情短片
撰文:劉婉雯
出版:更新:
現今社會幾乎人人都有一部智能電機,隨時隨地就能上網。青協統計顯示,在2017/18年度,涉及網上騙案的青少年,比去年度增加37%。
有騙徒以色情短片誘使一名中三學生購買「紅包」,開啟短片後,發現所謂的色情短片僅短短數秒,買下數次後才得知被騙。
青協指,青少年上網日常化,但交友危機意識不足,易相信網上虛擬關係,容易受騙。
香港青年協會青年違法防治中心在2017/18年度,共接觸236名高危或與科技罪案相關的青少年,當中60人曾行騙或受害,涉及網上騙案的人最多,共26人,比去年度上升37%。另外,共8名青少年涉及裸聊勒索,比去年度上升33%。
15歲就讀中三的Jimmy使用交友應用程式時,被騙徒利用他喜歡看色情資訊的習慣,以色情短片誘使他購買20至30元人民幣的「紅包」。Jimmy收到後,卻發現所謂色情短片只得短短數秒,「一開始看到(影片)表面頗興奮,打開後心情跌了下來。」。騙徒食髓知味再誘使Jimmy購買短片,Jimmy本着「下段短片應該會更長」的心,終買下三、四次,涉及百多元人民幣,才發現受騙。
16歲的阿偉在實體店看中一對價值700多元的球鞋,後來,他在網上買賣平台看到同一款式的球鞋,價錢只需70多元。雖然知道球鞋有可能是假的,但在朋友的慫恿下,阿偉還是「博一博」買下那對球鞋。他收到球鞋後,發現球鞋後面的牌子不同,得知自己被騙。
青協推服務助青少年加強網上危機意識
香港青年協會單位主任李少翠指,青少年上網日常化,但交友危機意識不足,易相信網上虛擬關係,容易受騙。
青協青年違法防治中心督導主任陳文浩表示,青年違法防治中心自去年10月起,推行為期三年的「Project iSmarter青少年科技罪行防治服務」,包括個案輔導及支援服務、網上犯罪危機評估服務等,預計將接觸320宗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