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人.訪】手寫小巴牌紅人 見證油麻地由無豪宅變有豪宅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由有碼頭去到冇碼頭,由冇豪宅去到有豪宅,40幾年啦,但係我仲做緊招牌。」寫得一手好字、以紅、藍書法手寫小巴牌多年的麥錦生說。麥錦生包攬了全港的小巴水牌生意,近年幾乎無人不識,不過他與油麻地的一份情,就未必有人知道。40年前,麥師傅只是個10來歲的小伙子,因緣際遇下,他走入油麻地一間招牌舖學師,自此衣、食、住、行都再也離不開這裏。在炮台街,他由一個小學徒,一步一步做到擁有自己的店舖。耕耘多年,也見證着油麻地這社區的變遷。
攝影:鄧倩瑩

在油麻地手寫小巴牌40多年,邊寫邊見證社區變遷。
麥師傅指,即使早出晚歸,走在街上還是感受到油麻地的熱鬧。(鄧倩瑩攝)

「波子機、桌球室,兩、三點仲有午夜場嘅戲院......油麻地特別嘅地方好多,真係好熱鬧。」話雖如此,麥師傅過往當學徒,基本上沒有像當時的長毛飛般「蒲波樓玩天光」,即使有時候通宵達旦,也是為了工作。不過他早出晚歸走在街上,還是感受到油麻地這個五光十色的不夜城。「唔係特登揀油麻地嘅,不過1975年喺度到依家,一定有感情。」打工數年後,他在隔數條街的大廈買入人生第一個單位,其後1987年又在炮台街開設寫小巴牌的店舖。

衣食住行全在油麻地,麥師傅對此區感情深厚。
過去他因緣際遇來到炮台街學師。
當年學師的招牌店,現時已成為地產舖。

紅Van集中地

要數平日見得最多的小巴牌,可能會數到「佐敦道」,不論身在何區,終點在佐敦道的小巴「總有一架喺附近」,「十幾年前,呢度仲有個佐敦道碼頭,好多紅van都會集中喺度,算係九龍區嘅龍頭站。」麥師傅指,佐敦道炮台街一帶是各區紅van的交匯處,過去渡船角並未填海,他最愛和當時女友、現時太太前往碼頭釣泥鯭,「嗰陣冇咩節目,星期日咪去釣下魚,一係就睇人『換木樁』。」所謂木樁,其實是指碼頭邊的防撞木樁,「啲樁好長嘅,一掹上嚟,就癡住好多青口,有啲工作人員冇所謂,畀我哋十斤八斤咁拎走!」

過去因有佐敦道碼頭,「佐敦道」成為了九龍區紅Van龍頭站。

在油麻地紮根多年,對麥師傅而言,印象最深的事要數1984年的「的士大罷駛」。當時政府提出增加的士牌照費和首次登記稅,並同時引用「保障公共稅收令」,令該兩項加費即時生效。的士業界全無反對機會,只好發起罷駛以示抗議,有圍觀者則趁機搗亂,事件演變成騷亂,警方要施放催淚彈平息事件,「當時成條彌敦道癱瘓晒,旺角又有人搶舖頭,對呢個區、對成個香港都係好哄動。」

傳統手工業消失

發生過觸目驚心的歷史事件,隨時代推移,油麻地也不知不覺地經歷着重大改變,「最大轉變係傳統手工業消失囉,打銅字、白鐵信箱、整蒸籠、雕麻雀,以前成條街都係,全部朋友我都識!」這些手工業慢慢沒落,麥師傅的友人相繼搬走、轉行。幸好他兩間樓上舖都是自己物業,一間在1987年以100萬買入,另一間1993年以400萬買入,現在兩間舖市值2千萬,不怕因租貴而迫遷。

他的生意雖守得住,但炮台街漸漸變得不一樣,整個油麻地也是面目全非,「個感情就係,我見證住呢個地方喺度演變緊,以前係比較草根文化,依家好似高級咗,已經係豪宅區,唔一樣啦。」他唏噓地說。

想知道更多關於麥師傅與手寫小巴牌的故事,可留意非凡出版的新書《搭紅Van》,書籍將在書展期間推出。

油麻地區在不知不覺間經歷着重大改變。
炮台街和油麻地,對麥師傅來說是意義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