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濕疹廿四年 社工曾埋怨遭父親遺傳 以「科學家精神」與病共舞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屯門周一發生三屍倫常慘案,男女户主疑被23歲幼女刺斃,幼女則以氦氣袋笠頭自盡,並留下遺書指自己因患長期濕疹而尋死,令公眾關注濕疹患者面對的情緒壓力問題。
同樣患濕疹24年社工蕭頌渝表示,濕疹在外觀上顯而易見,一度因病而自卑,更曾經埋怨同患濕疹的父親把頑疾遺傳給自己,直到心態轉變、學習以「科學家精神」與病共存,才跳出情緒框框。這位社工更希望藉自己的兩大秘訣,與同路人分享。

眼見蕭頌渝額頭上仍滿佈紅斑,他說,「(濕疹)放在臉上,是遮不到的。」(張浩維攝)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博士生候選人蕭頌渝,過去兩年研究濕疹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而自己正正是其中一名過來人。蕭頌渝自12歲確診濕疹至今已24年,每逢轉天氣患處就會異常痕癢,忍不住不停搔癢甚至令皮膚破損,嚴重時可致家中滿地皮屑。但令他最難過的,是影響外觀,眼見蕭頌渝額頭上仍滿佈紅斑,他說,「(濕疹)放在臉上,是遮不到的。」

中學生涯在自卑中渡過 曾埋怨遭父親遺傳

濕疹令蕭頌渝整個中學生涯都在自卑中渡過,他不時幻想他人不能接納自己的外表,而不敢主動認識新朋友,一直也只有幾個親密朋友。蕭父也有濕疹問題,蕭頌渝剛患病時也曾怨天尤人,甚至埋怨父遺傳自己等。

蕭頌渝(左)過去兩年研究濕疹如何影響患者的生活質素。(張浩維攝)
(張浩維攝)

「科學家精神」抗病 尋生活趣味平靜心境

直到大學本科入讀社工學系後,與老師分享自己難處,蕭頌渝才慢慢有更多領悟,明白埋怨並不是戰勝疾病的核心,而是要學習與病共存,更悟出一套「科學家精神」抗病。蕭頌渝舉例指,早年患病時別人總說牛、海鮮、鵝肉通通「有毒」不能吃,自己親身逐樣實驗後證實自己只進食龍蝦和啤酒才會即時出現過敏,而牛肉和鵝肉其實都可以吃。

蕭頌渝鼓勵同患濕疹的病人做實驗,例如試吃喜歡食物後是否真的會令炎症加劇、會的話塗藥多久後康復,建議把「實驗結果」寫下作日後參考,不代表要完全戒口,放棄所愛。蕭頌渝亦鼓勵找方法令生活增添趣味,例如蕭頌渝就喜愛禪修助心境平靜。蕭過去兩年的個案研究亦發現,超過一半患者都可以找到好方法與病共存。

陳凱欣(右)指,10%濕疹病人出現抑鬱症狀,提醒患者要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況,不用羞於求助。(張浩維攝)

社工系學者:不希望濕疹被標籤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陳凱欣指,屯門三屍倫常慘案發生兩天內,收到有濕疹患者來電表示擔憂,怕濕疹原來會帶來突如其來異常嚴重的情緒。陳凱欣安撫他們說並非事實,並強調不希望公眾將慘劇歸納為單一原因,例如因失業、失戀、欠債、甚或濕疹而自殺,強調選擇自殺受多元原因影響,可能與壓力、精神狀態有關,不希望濕疹被標籤、被污名化。

陳凱欣指,濕疹影響全球10%至17%人口,其中10%病人因為身體不適、影響社交等問題而出現抑鬱症狀,提醒患者要留意自己的情緒狀況,不用羞於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