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29】天安門前見證歷史 內地男堅持悼念:至少我沒被人改變

撰文:張雅婷
出版:更新:

六四事件29年,香港維園的燭光集會,人數連續三年下跌,但對當年曾參與民運的內地人來說,縱使點點燭光不能改變當權者,但卻能證明自己未曾被時間洪流沖淡一切,亦為此堅持來香港參與悼念活動。
維園內亦有第一次到港參加悼念的內地人,有信心在生之年能見證六四平反的一天。

陳先生慨嘆上一輩的人已逐漸遺忘事件,以他當年死去的同學為例,舊同學都已忘記了他的名字。(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29年前,北京天安門前的槍聲,響徹長街,但來到今天,不少人或許已印象模糊,甚至避談事件、遺忘歷史。但對內地人陳先生(化名)而言,仍刻骨銘心。於河南就讀大學的陳先生,29年前於北京天安門參與民運,他於清場前離開,避過一劫。不過,他的同學卻太陽穴中槍慘死,家屬僅得500元賠償。得知北京政府清場後,陳先生感到吃驚及心痛:「古今中外,沒有軍人這樣對待自己的人民!」事件發生後,一直是國內禁忌,不能討論,更遑論悼念。

上一輩人漸忘  新一代人不知

2012年,位於深水埗的臨時六四紀念館開幕,適逢陳先生到港旅遊,令他知道原來香港這個彈丸之地仍有悼念活動,就連續六年到港參加維園的燭光集會,是萬千燭海的其中一個,中間只曾缺席一次。回望內地,陳先生慨嘆上一輩的人已逐漸遺忘事件,他死去的同事,舊同學更已忘記了逝者的名字;而內地新一代的年輕人,更是不知道事件。

我改變不了別人,但至少我沒有被別人改變。
在港悼念六四的陳先生

連年悼念,但當權者卻態度依舊,悼念可有實際作用?陳先生慨嘆,連家人也問他這個問題,但他有自己的堅持:「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實際上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改變不了他們,但至少我沒有被別人改變。」陳先生仍有一份堅持,但反觀有部分香港年青人覺得內地民主與他人無關,拒絕悼念。陳先生認為這是由於年輕人未能分清黨、國家和政府的分別。同時,若政府能善待人民,大家的態度或截然不同。

「基本上沒有實際意義,實際上不可能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我改變不了他們,但至少我沒有被別人改變。」
內地人陳先生(化名),這樣解釋自己出席維園燭光集會的原因
六四事件至今29年,支聯會每年均會舉行晚會紀念。(資料圖片)

內地80後「翻牆」尋歷史

來自湖南衡陽、今年31的丁先生(化名)則是第一年來港悼念。當年只得兩歲的他對六四事件幾乎零認識,上一輩人亦甚少提及。直到偶然一次到廣東省打工,聽見同鄉訴說當年北京政府為了調派廣東省的解放軍北上鎮壓。丁先生當時滿腹疑團,自己為何竟對此事問所未聞,逐自己找出答案。經過一系列的「翻牆」,丁先生終找出真相,更聯絡上香港人士,到港悼念。

丁先生坦言,自從習近平上場後,國內對民主控制更嚴厲,雖然悼念六四的實際作用亦不大,但他亦會支持。「有些事不一定成功,但我們一定要做!」他又感激港人29年來風雨不在悼念死難者。作為年輕一代,丁先生深信,在他有生之年,六四事件終會得到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