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專訪上】重奪土地發展主導權 黃遠輝談大辯論兩大意義

撰文:黃偉超 黃靜薇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於4月26日正式展開為期五個月的公眾諮詢。(資料圖片/李澤彤攝)

林鄭月娥去年7月上任後,隨即宣布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揚言要以全面、宏觀的態度,檢視不同土地供應選項的優劣,凝聚社會最大的共識。一年來,她一再強調,本屆政府有魄力、有決心去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小組經近八個月討論,最終敲定18個短中長期及概念性的土地選項,並在4月26日正式展開為期5個月的公眾諮詢。黃遠輝總結過去一個月的諮詢工作,形容住屋問題困擾社會上的大多數人,故坊間對各個土地選項的討論亦相當熾熱,相信社會對今次土地大辯論反應會逐漸升溫。

當年長遠房屋策略訂下十年興建28萬個公營房屋的建屋目標,如今看來遠遠未能追上,至今仍然有4.3萬個單位未有地可建。(資料圖片/鄭子峰攝)

已浪費十五年光陰  土地儲備「透支」

黃遠輝認為,造成今天土地嚴重短缺的局面,是源於過去十至十五年間,政府沒有認真覓地。這位退休銀行家以行內術語「透支」,形容香港的土地儲備狀況,直言在政府絲毫沒有餘裕的情況下,即使「蚊型地」也被用來興建公屋。「以往的工作在土地供應來說,很明顯是不足夠,我們不是浪費了五年,而是過去的十年、十五年。」

小組主席黃遠輝接受《香港01》專訪時,明言社會在過去15年白耗光陰,令土地短缺的問題愈發不可收拾。(梁鵬威攝)
黃遠輝指若然覓地工作停滯不前,未來香港將「壞到不敢想像」,港人的生活環境也會倒退。(資料圖片)

童年曾蝸居木屋及籠屋    事業有成始改善居住環境

年屆花甲的黃遠輝,現實中也是一位典型獅子山下奮鬥的人物故事,中五畢業後在船務公司馬士基任職文員,1974年加入渣打銀行,邊工作邊攻讀澳洲麥加里大學應用金融學碩士課程,從低做起,逐步晉升至渣打銀行中國區行政總裁, 47歲仍值壯年時便提早退休,引起哄動,及至2004年復出轉投工銀亞洲出任董事兼副總經理,七年後再退休。

事業看似一帆風順,但黃遠輝自言與許多香港人的成長路相似,嘗過住木屋、籠屋的痛苦滋味。他小時候在天后廟道的木屋區長大,後來搬往柴灣徙置區和附近的公屋漁灣邨,事業有成後才搬至私人屋苑,更為父母添置物業。他感嘆「50多年的籠屋,仍然同一環境,到今天依然存在。」

香港現時至少21萬人居於劏房。(資料圖片/鍾偉德攝)

須有持續土地儲備 不希望下一場大辯論5年後重現

時移世易,他亦感受到香港的新一代缺乏向上流的機會,以往憑藉個人努力拼搏,毋須「靠父幹」也可換來安樂居所,如今一般打工仔卻要不吃不喝近20年才能儲夠錢置業,「我的房屋階梯,相信和香港許多的家庭類似,可以靠努力改善生活和居住環境,但今天這一代,已經和我們不一樣。」

在黃遠輝眼中,今次的公眾諮詢,更像是一項未來工程,為下一代籌謀持續的土地儲備,這便是土地大辯論的另一項重要意義。他強調,不希望亦不想要五年後又再來一場大辯論,蹉跎歲月。

他預警,今次倘若未能凝聚共識、尋求突破,未來的樓價只會繼續上升、公屋輪候時間愈來愈長,居住劏房的人數,將會比現時的21萬人更多。「如果香港不能夠有根基性的改變,下一代真的沒有什麼希望。」

在香港,似乎所有的問題也要歸咎於「土地問題」,黃遠輝也認同「缺地」是眾多社會問題的癥結、阻礙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為當所有可用的土地,均納作興建住宅時,其他用途如初創企業、零售餐飲,只能繼續飽受貴租的煎熬,遑論要闢地增加醫療設施、綠化地及交通配套,意味着連帶香港人的生活環境也一一倒退。

「如果真的要描繪未來的香港,我會覺得有少許不可想像,幻想一下,如果所有的土地供應停頓,環境一定會比今天更差。」

不少學者與民間團體質疑林鄭月娥對土地大辯論早有前設,一心想推行公私營合作。(資料圖片)
為期五個月的土地大辯論於4月26日正式展開,首一個月以推廣及宣傳為主,5月26日起公眾可透過填寫問卷,就各個土地選項表達意見。(資料圖片/高仲明攝)

相信林鄭有決心   只因別無選擇

此外,黃遠輝認為,只有在土地供應不足,或者供應受制於一小撮持份者下,才會出現壟斷及霸權的情況。相反,如果土地供應有足夠的彈性,港府在談判桌上自然會有討價還價的能力,繼而有更大的話語權,去爭取社會最大的利益,「當供應滿足後,其實出現霸權的機會不大,為什麼今天的土地潛在價值這麼高,是因為別無選擇,如果供應充足,價格自然會下跌。」

面對社會不同持分者的種種猜疑及不信任,黃遠輝稱他仍然向林鄭投下信任一票,不認同政府如民間所指「有前設」。「我相信唯一的預設立場,就是我們必須有土地供應。」他亦看不到港府有任何原因和理由,不會切實執行大辯論後的民意依歸,「(她的)決心是很大的,可以這樣說,是別無選擇的。今天來說,如果我們不是下定決心,可想而知情況會如何惡化下去。」

黃遠輝透露有個別人士向他施壓,但自己仍然會做好本分,以持平客觀的態度面對今次的公眾諮詢。(梁鵬威攝)

今次要整體解決香港社會最主要的問題

隨着18個土地選項陸續曝光,直接觸及多年來備受注目的敏感議題,包括開發郊野公園邊陲地帶、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發展商新界持有的私人農地等,作為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的黃遠輝,亦成為鎂光燈下關注的人物,被支持或反對個別選項的人士口誅筆伐。

黃遠輝直認,有個別團體在會談中施以壓力,給出一些「強烈的意見」。他強調,無論是什麼形式的壓力和意見,他只會視為意見的一種,不會因此受影響或動搖,「今次唔係簡單解決住屋問題,亦唔係簡單解決土地問題,其實今次係整體解決香港社會最主要嘅問題,如何令社會可持續地發展。」

面對社會各方的批評和壓力,黃遠輝認為自己能夠處之泰然。

上文節錄自第11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5月28日)《重奪發展主導權 重設土地儲備 黃遠輝點出「大辯論」兩大意義》。

瀏覽更多大灣區文章:【01大灣區專頁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