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天價天橋】運房局四大原因解構造價高 指地下溶洞深達百米

【元朗天價天橋】運房局四大原因解構造價高 指地下溶洞深達百米
撰文:陳倩婷
出版:更新:

路政署本周三(23日)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逾17億元撥款,用以在元朗明渠之上,建造長約540米的高架行人天橋,連接朗屏站及教育路。多名議員同聲質疑造價過高,新界西立法會議員朱凱廸批評路政署明知地底多溶洞仍照做,致天橋平均每米造價高達316萬元。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25日)向立法會提交補充文件,解釋造價高是由於與一般天橋比較,元朗明渠行人天穚較長和較闊,明渠的地基工程只可在早季進行。
至於地底溶洞的問題,元朗區議會於2014年拍板採用路政署方案後,運房局指2015年至2017年間進行地質勘察,發現地質變化很大,因此行人天橋的結構及地基等,已與2014年的方案完全不同,局方更明言「當時的粗略估算亦不適用」,不宜引用。

工程最深打樁深入地下100米

元朗的17億天橋引起各界關注,立法會議員在財委會會議上亦連番質疑其造價過高,其中新界西議員朱凱迪批評,路政署早知工程範圍地底有溶洞仍堅持要建高架天橋,令工程打樁最深要100米,推高造價。

天橋較一般長十倍

運輸及房屋局今日提交補充文件,提出四大因素解釋工程費用高。局方指,由於擬建的高架行人天橋較一般天橋長約10倍、闊約1.5倍,造價估算相應較高。文件又提到,由於施工範圍有獨特的限制,地基的部分岩石出現溶洞,亦有岩石面層深逾地下20米至100米,以致高架天橋的樁柱平均深約55米,最深近100米。

另外,為確保工程不影響明渠排水,減低對水質的影響,明渠內的地基工程只可以在早季進行。而路政署亦為居民視覺着想,採用了長跨度橋身鋼架結構。

擬建天橋將連接朗屏站及元朗教育路。(立法會文件)
2015年擬議高架行人天橋工程範圍內,土地勘測所得的其中一個溶洞圖片。(立法會文件)

近年勘測岩石面層深在地下100米

面對明知溶洞多但仍然照做的質疑,運房局在文件中解釋,2014年曾就工程擬出《元朗市行人環境改善計劃-可行性研究》報告,研究目的是就擬議高架行人通道制定一個可行的方案,以便下一階段的勘測研究和設計工作。

資料顯示,元朗區議會於2014年7月決定支持路政署的方案,而不採用由專業學會擬定的方案。惟文件同時提到,2015年至2017年進行的土地勘測顯示,擬建行人天橋地基的地質變化很大,部分岩石出現溶洞,亦有部分岩石面層深度超過地下20米至100米。

局方指出,2014年報告的內容,包括行人天橋走線、結構與地基等方案已與現時方案不同,當時的「粗略估算不適用」,亦不宜引用相關資料免生誤會。

專業學會方案疏導人流較遜色 造價亦未必如想像中低

運房局在文件詳列,擬建的高架行人天橋有助疏導元朗市中心的人流。局方根據2015年的數據,青山公路元朗段、近元朗康樂路一段過路行人流量,繁忙時間每小時超過5,100人次,局方預料2027年將分別上升至6,600人次。新的行人天橋落成後,預料每小時可分流6,300至11,000人次經天橋步行,地面人流繁忙時間可減少約三成半至4,350人次。若經天橋由朗屏站步行至教育路,時間可由14分鐘縮短至8分鐘。

運房局指按專業學會的方案,至2026年同樣路段的過路行人流量仍高達5,300人次,即較路政署方案多約1,000人次,分流效果較遜色,另建的行人天橋可吸引的人流亦只得約6,700人次。

局方補充,雖然未就專業學會方案估價,但指其擴闊行人路的建議需加建地基及支柱,造價或者並非想像般低。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