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經歷父母離異、腦炎仍自強10年 建單車導賞助戒毒者改寫人生
社福界整筆撥款制度推行近18年,常被業界公開指責制度默許機構肥上瘦下,按社署統計數字,2016年社工流失率更高達15%,然而無論外界環境如何,仍不影響31歲的張栢淳對社工專職的滿腔熱誠。
受助對象往往經歷多番人生轉折,想不到栢淳一路走來亦不順利,經歷家庭破碎、成績大倒退、突然患上腦炎走過生死邊緣,「以前我都係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幫返人!」
踏入戒毒輔導工作第6年,他說:「(社工)Social Worker就係先Social後Work。」助人戒毒非易事,要戒毒者堅守便須與他們「同行」,近年他舉辦了We-Cycle單車導賞員訓練計劃,不但為戒毒者建立社區,亦希望「無毒生活」帶到社區每個角落。
3年前,路德會青欣中心舉辦了「We-Cycle單車導賞員訓練計劃」,協助戒毒者重過新生活,至今已有逾百名戒毒人士為單車導賞員,宣傳社區抗毒信息。
單車路漸轉順利,但社工路不易做,不僅須照顧服務使用者需要,更不時面對社會抨擊。在巨大的壓力下,2012年入行的張栢淳卻選擇堅守戒毒輔導崗位,6年歲月有失有得,但無損他對專職的熱情,「以前我都係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幫返人!」
小三那年父母分離 美滿童年隨之粉碎
抱着這個信念,源於栢淳的經歷。栢淳兒時本擁有美滿家庭,父親總在假日開車載家人到郊外野餐,惟他的快樂童年在小三那年,隨著父母分離而破裂;家庭環境驟變,假日的家庭活動不再;離婚後栢淳媽媽亦變得沉默,無心打理家務、不準備晚飯等;頓失家庭溫暖,栢淳感覺再努力亦得不到欣賞,學習動力放慢,成績更是一落千丈。
他更寧可與大廈保安坐在樓下,都不願踏入家門,由勤力聰敏的乖學生漸漸變得懶散,放學後到處流連至晚上9時才回家。
會考得5分 幸有教會姐姐幫助完成整個中學課程
情況一直持續,至會考那年張栢淳僅考獲5分的成績,一直認為「無所謂」的他,唯因教會姐姐的勞心勞力而改變;那位教會姐姐跟他一起到學校「叩門」,等候面試時,更在課室外守著為他祈禱,栢淳說:「放榜嗰日係第一次覺得,點解有人對我咁好?」為報恩,張栢淳完成了香港高級程度會考,後來入讀公開大學。
21歲患腦炎 走過死亡邊緣
正以為一切漸轉順利,21歲的栢淳正享受多姿多采的大學,卻迎來患有腦炎的惡耗。張憶述,當天發燒、頭痛得很,深夜被送往急症室治療,並抽血化驗證實患有腦炎;每日都度日如年,患病期間受腦炎折磨,如經常嘔吐、頭痛等,只能臥病在床,連獨自去洗手間的氣力也沒有:「欲死不能死!」
眼看旁邊另一病床上,一個同樣患有腦炎的年輕病人,僅較栢淳早一周入院,卻因腦炎而導致下半身癱瘓:「嗰陣覺醒原來死亡好近!」
面臨人生或將畫上句號,但女友卻對他不離不棄,風雨不改的來醫院照顧他,從沒一日缺席。張栢淳感激女友的毫微不至,亦在她身上明白關懷及同行的重要,他立志若有幸活下來,必定洗心革面 。
戰勝腦炎後的他雖有175公分高,但卻瘦得只有108磅。為了不讓病情復發,張栢淳由「排骨」開始鍛鍊體能,如學習跑步、游水等,膚色由蒼白變黝黑,更在康復的兩年後完成10公里跑步比賽。
盼以過往經歷幫助他人
初嚐成功滋味固然開心,他回顧過去人生,在路上幸得有人扶持,才能回到正軌:「以前我都係有人扶持先起得返身,我都好想幫返人!」張栢淳在大學畢業後,報讀中大社工碩士班,盼以社工身份以過往的經歷,鼓勵及幫助其他同路人。
他笑稱,剛畢業寄求職信時,誤以為職位是青年服務,誰不知是戒毒輔導工作,「唔寄都寄咗,咪硬住頭皮去in(見工)」,「誤打誤撞」踏入了戒毒輔導專業。
不懂走入戒毒者的世界 工作遇瓶頸
回憶初入行時處處碰釘,不懂走入戒毒者的世界、只會說教,百般苦惱的他想起教授的一句話,令他茅塞頓開:「Social Worker就係先Social後Work。」
開學第一日教授問知唔知Social Worker係咩?有同學答要照顧弱勢、有同理心,教授話錯,Social Worker就係先Social後Work,同服務使用者無建立關係,又點會work?
抱著「同行」的信念 建立We-Cycle單車導賞員計劃
栢淳漸漸明白戒毒非易事,要說服戒毒者堅守,便須讓他們有「同行」的感覺,先建立關係及信任,才說「戒毒」。他抱著這個信念,於3年前舉辦We-Cycle單車導賞員訓練計劃,把運動這個元素加入戒毒服務,讓戒毒者建立新圈子:「你拎走咗佢哋(戒毒者)嘅圏子,你都要建立返個圏子畀佢地。」若社工和戒毒者有深厚的關係,或許有天他們無法抵受引誘,再次回到戒毒所,至少會告訴去向。
現時路德會青欣中心舉辦的「We-Cycle單車導賞員訓練計劃」已培訓逾百名戒毒人士為單車導賞員,宣傳社區抗毒信息,以及發展單車義剪隊為住在偏遠地區的長者理髮等。張指,即使在社工專業工作遇到許多困難,但盼以這個身份為服務使用者作出改變,把「無毒生活」帶到社區每個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