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輪候公屋破5年之謎 公屋聯會料年底升至5.5年
公屋輪候時間平均升至5.1年,創18年來新高,引起社會廣泛關注,但現時計算平均輪候時間機制,卻已比昔日加入不少「水份」,否則肯定不止要等逾5年。由於未來一年陸續有不少位於市區的公屋入伙,該批等候多時準住戶勢必拉高平均輪候時間。
公屋聯會估計,至今年年底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更可能升至5.5年或以上,料短期內升勢持續。
申請資格核實至首次獲配揀樓機會
不少人都會質疑,公屋輪候冊一般家庭申請數目減少,而上年度可供編配公屋亦有增加,為何一般家庭平均輪候時間不跌反升?這方面其實是可以和計算平均輪候時間的安排有關。
政府及房委會現時所指的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是指申請者被核實資格開始,一直輪候至首次獲配揀樓機會的該段時間,正如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主席黃遠輝上周六(12日)所指,剛公布今年3月底的5.1年,是大約反映2013至2016年公屋申請者首次獲編配的輪候時間,如果某一年有市區公屋供應,該年的輪候時間多數會較長。
早在回歸前後,公屋輪候時間其實是指計及申請人可入住單位的時間,當10多年前公屋申請宗數及平均輪候時間又再從低位反彈,政府及房委會便靜悄悄把「3年上樓」變「3年睇樓」,部份立法會議員當年也曾公開批評。
此外,當局另一「發水」舉措,是2006年引入非長者單身人士配額及計分制,把持續增加的年輕單身人士申請從一般申請平均輪候時間計算範圍中剔除,當然令輪候時間大為縮短,最新的計分制更取消逾2萬名單身人士資格,成功起縮減輪候長龍的效果。
事實上,過去8年公屋一般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上升1.55倍,由2年升至5.1年(見表);若非進行兩次「發水」,現時平均輪候時間,又豈止5.1年呢?
近年公屋平均輪候時間變化
時間 | 平均輪候時間 |
截至2011年3月底 | 2.0 |
截至2012年3月底 | 2.6 |
截至2013年3月底 | 2.7 |
截至2014年3月底 | 3.0 |
截至2015年3月底 | 3.3 |
截至2016年3月底 | 3.9 |
截至2017年3月底 | 4.6 |
截至2018年3月底 | 5.1 |
資料來源:房委會
房委文件證房署早知平均輪候時間惡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上周五回應最新公屋平均輪候時間時,曾指有關情況惡化令人「非常焦慮」,並且反映供不應求的情況,希望正進行的土地辯論能夠得出一個共識,但其實早在去年年底,政府內部已知悉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勢將延長。
據《香港01》取得房委會一份文件顯示,房屋署官員曾指,縱使公屋供應增加,輪候時間仍會上升,因獲配公屋申請者用了較長時間輪候,會反映在平均輪候時間計算中。該官員更指,平均輪候時間未必會隨供應增加而即時回落,反而可能會略為上升。
雪上加霜的,是文件中亦提及至去年6月底,近半輪候3年以上仍未獲配屋的申請者,大多數揀選擴展市區,但未來5年僅得不足四分一新落成公屋位於擴展市區。
另一方面,今年內多個新公屋屋邨落成及安排配屋,其中深水埗蘇屋邨一及二期和長沙灣海盈邨合共逾5000個單位,這批單位的準住戶,不少都會是輪候市區公屋多年人士,肯定會拖長公屋平均輪候時間。
招國偉:是否超逾6年仍待觀察
公屋聯會總幹事、房委會資助房屋小組成員招國偉指出,現時平均輪候時間屬滯後資料,隨著未來一年有更多市區公屋可供編配予輪候冊人士,公屋平均輪候時間勢必進一步延長,預料至今年年底,會升至5.5年。
至於會否升至6年或以上,他認為要視乎稍後編配公屋情況而定,因市區公屋佔公屋總數多寡,亦會影響到輪候時間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