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供應】姚松炎質疑公私營發展農地涉官商勾結 倡引條例建屋
「土地大辯論」將於後日(26日)開始,屆時土地供應專責小組提出18項未來土地發展選項,交予公眾選擇。不過,從土地辯論的基礎至選項都備受質疑。
香港房屋發展及建築研究資訊中心創辦人姚松炎質疑18項選項中,農地發展一項涉公私營合作,擔心出現官商勾結,建議政府收回土地發展。環保觸覺義務總幹事譚凱邦表示,是次大辯論是建基於未來尚欠1,200公頃土地,稱若政府能夠降低一半人口增長,本港未來只會欠約150公頃土地,僅需動用一部分的粉嶺高爾夫球場就可滿足需求。
土地供應專責小組主席黃遠輝去年底表示,私人發展商持有不少於1,000公頃新界農地,可考慮以新的公私營合作模式,增加短、中期房屋供應。姚松炎表示,據他所知道的18個土地供應選項中,只有農地涉公私營發展,他質疑公眾會無從得知補地價是否合理、周邊地區的基建成本及日後政府會用何價格向發展商購買資助房屋,當中恐涉官商勾結。
對於智經研究中心指有65%受訪者認同政府發展公私營合作,姚松炎質疑問卷有引導性:「支持發展農地,但提供發展方法只有公私營合作,問卷方式不客觀。」他強調從過往的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一案可見,官員確實可收取發展商利益,協助對方發展房地產項目,證明其憂慮存在。他建議政府引用《土地收回條例》向發展商收回農地,只批准發展商有建屋權。
條件是減少單程證來港人數
另一方面,政府於《香港2030+》的長遠規劃中,提出未來尚欠逾1,200公頃土地應付發展,當中包括230公頃房屋用地,逾300公頃經濟用途土地及逾700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及休憩用地等。譚凱邦指出,上述估算是基於人口增長,稱若政府能透過控制外來人口增長,特別是將持單程證來港人數減少,就能將預計的房屋需求由1,670公頃減至1,450公頃;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休憩用地及運輸設施需求亦會減少,最終只欠約150公頃土地,只需動用部分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就可滿足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