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皇都戲院】皇城大江大海 鄧麗君初試啼聲 董家菜名廚豹隱
1959年落成的皇都大廈,在那個年代可謂不負「皇者之都」的美名。懷緬過去,大廈坐落於市中心,住戶少而密度低,底座是包羅萬有的商場,更配備富麗堂皇的電影院,套用現時的標準,絕對稱得上是真豪宅。
一座皇都,內藏大江大海。
17歲的鄧麗君,初踏台板,在這裡留下了甜蜜的歌聲。台灣人到過皇都,就會讚嘆:「這裡是東方之珠呀!」
大隱隱於市,這裡的居民,包括「董家菜」的創辦人,曾為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做飯。
韶華已去,2016年的今天,這座建築物除了呎價依然風光, 它的艷麗史卻越來越少人提及。跨四代住戶的第二代、三十多年住客董太太向記者訴說她心目中的「皇者之都」。
「以前的北角,等如今天的銅鑼灣」
皇都大廈距離地鐵炮台山站僅五分鐘路程,「下一站」,就是天后。今天,百德新街的愛侶,逛的是時代廣場及翡翠明珠廣場,當年,時髦情侶愛結伴到皇都戲院,看一齣不便宜的戲。那些年的新都城、國都及皇都戲院,是著名的「蒲點」,當中最豪華的必數皇都。據董太憶述,要進皇都看戲,十多元票價是基本入場費,實屬奢侈之舉。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曾經播放過不少經典外國電影及香港電影,而且它具備舊式戲院的重大特色——有舞台作音樂及戲劇等表演。然而,曾經風光一時的皇都戲院在1997年關閉,繼續在上址營業的是一間桌球會。它仍然是現存戰後戲院中最舊的戲院建築,也是現時港島區最舊的戲院建築。
現代商場先驅
皇都大廈商場佔地寬廣,入口眾多,走廊四通八達,方便人潮穿梭。據稱,商場三層都設有連接戲院的扶手電梯,當年是現代商場設計的表表者,難怪董太太提起即流露驕傲之情:「我們大廈下面呢,好大個空間呀!很多賣衫呀,是個好商場來的!皇都就是帝皇之中的『皇』呀!是最好的!」
鄧麗君的甜蜜蜜第一次
寶島歌后鄧麗君,17歲隨台灣凱聲綜合藝術團初來香港,首次接觸的舞台也是皇都。董太太如此形容:「我們樓下很興旺!我們來的時候,1979年來的,樓下最早的是鄧麗君!第一次唱歌!剛剛起的舞台,一個國都,一個皇都,都是看電影的好地方!當然,是皇都大很多啦!」
皇都戲院見證了台灣之星與港人的交匯,背後原是一段兩岸三地的關係糾纏。董太太續說:「以前很好的,台灣人到了中國後,要經香港才回家,一走到了(啟德)機場,他們全部人都鼓掌!台灣人到了香港,不禁說,哎呀,真是東方之珠呀!真的很靚呀!」
食在四方——「小上海」做私房菜
大量的南漂移民,使北角曾有「小福建」及「小上海」之稱,再加上洋人的影響,也使本地人的口味更多元化。董太太的丈夫董先生,就是著名「董家菜」的創辦人,前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也曾經在家鄉揚州吃過這名同鄉煮的菜。據董太太所言,他們離開家鄉後,是在香港這片土地捱出頭來,把家鄉菜發揚光大,那次寶貴的經驗,頗有衣錦還鄉之味。
董氏夫婦居住的皇都大廈3房單位,便曾經是這檔馳名中港私房菜的據點。外來人想要在港打拚新一片飲食天地,把外地口味攻入本地人的心,實在不易。他們曾經在柴灣冒險開設「無牌檔」,幸好那區某報社辦公室在附近,有記者嘗過其滋味後讚不絕口,報道後生意節節上升。
然而,舖租不斷上漲,只有在家做私房菜,才不用付租。當年,董先生的父親用數十兩黃金,把這個皇都單位買下(那時候不必一定付現金)。於是,董太太「把全副裝備都捧回來」。一直到現在,年事已高的兩老,菜雖早已不做,昔日款待食客的客廳已被大床佔據,但兩個大圓桌的桌面,還是被他們珍而重之地保存在單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