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貼舊照撐關愛基金不只扶貧 冀「關愛共享」方案本月拍板

撰文:陳淑霞
出版:更新:

《財政預算案》宣布將透過關愛基金向「新N無人士」補漏拾遺,惹外間熱議,勞福局局長羅致光今(11日)於局長網誌重申指,關愛基金定位並非單純扶貧,其主要對象雖為有經濟需要人士,但並非必定指「窮人」,或收入低於官方貧窮線人士。他又強調,雖然關愛基金現由扶貧委員會轄下專責小組負責,但回顧其成立之初,並未有扶委會存在。
他又提到,期望有關的「關愛共享」計劃可於本月底前拍板。

羅致光於網誌中貼出不同時期推廣關愛基金的舊照。(勞福局局長網誌)

他於網誌中回應社會關愛基金功能,對於有評論者認為關愛基金是扶貧基金,不應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他直言「有些意外」,因為關愛基金成立首天功能,就是「補漏拾遺」及「先導先試」。他同時於文中回顧基金的前世今生,指成立關愛基金的建議,出於前特首曾蔭權於2011年的《施政報告》,當時均強調主要用作彌補現有社會保障制度不足功能。

他又指,關愛基金發揮其為《財政預算案》「補漏拾遺」功能,始於剛成立的幾個月時,時任特首曾蔭權宣布向每名年滿18歲香港永久居民派6千元,但又漏了未成為永久居民的新來港人士,於是委託關愛基金,向低收入的新來港年滿18歲的居民派6千元。此外,2012-13年度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公屋免租兩個月、綜援「雙糧」等紓困措施,惟社會及立法會議員表示預算案忽略了「N無人士」,最後通過由基金向「居住環境惡劣的低收入人士」發放一次過生活津貼。

紓困措施抑或「關愛共享」都是運用制度

他又強調,不論是過往《財政預算案》的紓困措施,或是今天的「關愛共享」措施,都是運用現有制度,其額外運作成本十分之低,亦可由現有行政制度吸納。但要為現有制度以外,即沒有交稅而又沒有領取任可現有福利的市民,提供任何一次過的福利,關愛基金便可以運用其較靈活的機制,設計針對性項目,運用較簡易程序讓符合資格人士申請。

此外,他將網誌中開首提及,自己曾在停車場中被收銀姐姐誤會其姓氏為「關」,其後該女士恍然大悟指:「我知了,你是關愛基金的羅教授。」,藉此帶出自己當時是關愛基金執行委員會主席,「經常在電視電台講關愛基金,收銀姐姐誤會我姓關,不算奇怪。」他又罕有於文末中貼出4張舊照,分別是不同時期推廣關愛基金的照片。
 

羅致光於網誌中,再度強調關愛基金非單純扶貧 。(勞福局局長網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