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算案.政策分析】500億投資創科 是大躍進還是會事倍功半?
新一份預算案出爐,要「急起直追」的創科一環續獲財爺陳茂波最先提及,並進一步「泵水」逾500億元;包括200億元發展河套區創科園首期工程、注資基金、建設科技平台及發展電競產業等。
然而,港府持續大筆撥款的同時,是否真的可掃平障礙、帶動本港創科發展大躍進?《香港01》分析預算案中部分創科政策,審視措施成效,所撥公帑是否能用得其所。
百億引海外機構來港投資研發
預算案措施部分開首即以13段闡述來年度創科規劃,其中在施政報告中已提出重點發展的人工智能及醫療科技,預算案亦提出引入海外頂尖科研機構來港與本地機構合作,推動中下游研發項目。據了解平台主要資助海外科研機構在港落戶時的資本需求,屆時會根據個別情況撥款。
不少業界均指出本港其實在前期科研、基礎研究上表現一直優秀,然而礙於大學資助審核條件所限,教授仍較重視發表論文及前期基礎研究,至於相對應的「由研到發」等中下游應用研究因對申請資助較少影響,表現亦較薄弱。今次政府似乎欲對症下藥,針對改善有關問題。
僅非牟利機構受資助成最大局限
不過,計劃僅資助非牟利科研機構,或會對其成效帶來限制。消息人士指,類似年前來港開設研究中心的瑞典卡羅琳醫學院等海外科研機構,在計劃下未來將能受惠;相反一般藥廠等因其牟利性質則不獲資助。
香港中下游研發較弱,但技術轉移、科研成果商品化等卻是私人科技企業的專長,因為企業對市場狀況、需求最為熟悉,若企業能一條龍負責科研到商品化,相信會比非牟利科研機構更具效率。另外,現行的做法有助培訓人才,但因參與門檻高,會大大限制有資格參與計劃的組織數目,對科技平台日後成效或有影響;本地企業,特別是本身已取得一定科研成果的初創亦無法從中得益,造成對本地創科生態圈的助力或顯著降低。
中大工程學院副院長黃錦輝認為科技平台建設長遠仍可匯聚人才、推動創新氛圍。他又指政府亦有其他資助計劃可吸引外企,不同計劃間可互相補足,故不太擔心政府只資助非牟利科研機構形成太多局限。
立法會資訊科技界議員莫乃光認同政府做法或令平台成效打折扣,認為當局一貫官僚作風,恐防資助企業會被批評官商勾結,相反若是非牟利就「多多錢都唔怕哂」;反映政府構思政策時往往無考慮實際需要。他又指政府應思考為何在創科上年年大灑金錢,卻仍一直被批落後,原因正正在於花費的錢不能真正落地。
莫乃光認為政府在做法上作改善,如可在商討資助時事先要求分享科研專利得益,保障公眾利益。
電競發展未觸及深層次問題
另外,預算案亦撥出1億元發展電競產業,包括由數碼港提供比賽場地及支援技術發展和人才培訓,數碼港會於現址商場設立小型電競場地。措施可謂回應現時電競業界部分訴求,然而似乎仍未有觸及本港發展電競的深層次問題。近年電競雖發展迅速,但事實上不少人對之認識仍不深,甚至仍視之與「打機」無異。政府即使有意發展電競產業,卻未有處理其認受性問題。
發展電競有錢還需有認受性
政府消息人士指當局目前傾向視電競為創新產業,未有考慮認可其為一項運動。這意味日後業界除難以運動比賽名義租用較大型場館作電競比賽場地外,資源調配亦相對欠缺效率,最重要一點更在於未能吸引更多人才入行,畢竟缺乏政府以至社會認同下,相信大部分家長均會十分抗拒子女選擇「打機」為職業。
莫乃光認同港府始終未處理認受性問題,而這是電競業界內最大訴求,會窒礙日後出外參賽以至長遠發展。電競產業現時仍未得到民政事務局參與,亦反映政府始終缺乏跨部門協作,僅得創科局盡其本份,未有真正回應業界訴求。
創科續「泵水」 局方卻用剩錢
創新科技作為兩屆政府的施政重點,創科局在近幾次預算案中都獲增撥大量資源發展本地創科。不過對比今次及上一份預算案,卻發現局方「有錢用唔唒」。去年預算案創科局「創新及科技」一項獲預留1.62億元供運用,但今次公布修訂預算僅為4,000萬元,即尚有逾1.2億元、逾四分三公帑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