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一行】加租潮撲殺老店 倖存半世紀床品店東:阻不了侵蝕
為打擊水貨客,內地當局去年今日實施「一周一行」。一年過去,上水新康街仍然水貨店林立;相反,歷史久遠的成衣店、電機行抵不住汰舊換新的洪流,漸在租金貴、科技新的時代消失。
六十年代初,「豐記隆」第一代掌舵人在上水新康街店前打棉胎起家,養起三代人;逾半世紀以來,這家小店堅持為區內居民供給棉胎、珠被、蚊帳及草蓆等傳統用品,守住港人部分集體回憶。第三代掌舵人梁懋森承認,「一周一行」暫且可抵擋加租的洪水,但長遠來說,舊店仍被慢慢侵蝕中。
走在上水新康街上,記者被藥房、化妝品店、海味店,以及批發奶粉的「水貨店」包圍,穿插在「喼神」之間,更要分外小心腳趾被行李箱輾過。一個不留神,一名大隻佬推着貨箱疊得像「樂高」的卡板車迎面而來,行人道上的人們就如「摩西分紅海」般自動讓開,一名拄着拐杖的老翁走避不及,被大聲呼喝「睇住呀!」
藥房水貨店林立 老店成沙漠綠州
穿過街尾的藥房集中地,略過街中央的水貨店,終於來到仍屹立本土特色店舖的街頭。開業逾30年的「新發電器行」、近50年的「金記」毛巾店,以及53年歷史的床品店「豐記隆」都已是上水的「文物級」老店。此時此刻,它們還在,但難保有朝一日,這處又會變得面目全非。
蚊帳珠被棉胎成稀品 社會需新舊結合
步入「豐記隆」,腳下踏着紙皮石階磚,玻璃飾櫃疊放棉紗蚊帳、珠被、毛巾被、棉胎等傳統床上用品,門外亦見草蓆,店內每個角落都帶着歲月的痕迹。
(加租)避得幾多次?好似子彈一樣,中一槍就倒下。
「唔捨得,破壞只是一刻,重建卻好困難。」梁懋森7年前放下工廠的工作,回到「豐記隆」打點家業,望減輕兩老的負擔,卻眼見新康街的老店「執吓一間,執吓又一間」。他稱,舊元素雖然簡單,卻有其存在價值,舉例稱即使整間屋都是智慧家居設備,但老人家不懂得用也沒用,故社會需要新舊結合。
從前鳥語花香 今日人多貨雜
說起新康街,他感慨道:「以前比較鳥語花香,雀仔都多啲;今日來講,周圍都是人、車、貨,好混濁。」他形容,剛接手打理店舖時,並沒有好似現在「保護稀有動物」的心態,但現在就連做到幾時也不知道,「幾時做不到,不知道,視乎情況吧!」
他表示,近年的舖租加到難以想像,「以前租金一年加一、二百元」,因為沒那麼多人搶舖位,也沒有地產代理從中作祟。
加租潮撲來 新康街如處岸邊
對於內地當局去年實施「一周一行」,他稱,新康街街頭就如岸邊,水貨活動引起的加租潮似是洪水,慢慢從街尾撲上來,淹沒一家又一家老店,「一周一行」這塊大石的確可抵擋洪水,但加租的情況只是減慢了,並不代表加租潮完全被擊退,老店有朝一日還是會被侵蝕掉。長遠來說,他認為政府應另闢土地,以廉價租金吸引針對內地客的商店落戶,疏導水貨客,「否則過多一年、兩年,你再來行多次,可能已經面目全非」。
對於未來或被加租,他這樣形容:「避得幾多次?好似子彈一樣,中一槍就倒下。」
租貴難做 再加租就不做
說到加租,梁太(梁懋森母親)剛好返回店內,接替準備去吃午飯的兒子。她第一句便說:「好難做,租太貴!」她說,小舖只有144呎,月租卻達三萬一千元,「去年底(租約)到期,業主卻不肯減租,再犀利點(加租)就不做了」,並憶述四年前的加租情況最猖獗,加幅達到一倍。
幾乎年中無休 守規矩卻無生意
「一年到晚,除了清明、新年,都不會休息,休息都不安樂。」梁太坦言,天時熱沒有人買棉被,這幾年日日都在蝕,2年後再加租就不做了,感慨說「守規矩反而做不到生意」。
雖然老店的招牌漸已褪色,店面並不光鮮,賣的東西也未能追得上高科技,但其歷史價值深遠,也滿載港人集體回憶。它們消失了,香港人歷史的印記也會隨之揮發散去,要保存老店,並不會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