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墟碩果僅存「電機行」結業 東主:實在做不下去

撰文:洪琦琦 蔡正邦 鄧麗婷
出版:更新:

上水石湖墟近年淪為水貨客集散地,藥房、水貨店猶如「洪水」般,一步一步淹沒區內老店,「一間、兩間……」,再洗去街坊的集體回憶。老字號星光電器行屹立上水40多年,卻抵不住租金高企、後繼無人及前景黯淡的多重打擊,將於本月29日結業,街坊無不惋惜。老店既賣電器,也售各式維修零件,老一輩稱之為「電機行」,時移勢易,「電機行」已買少見少,東主陳少權慨嘆,「惋惜也沒法,實在做不下去」。

廿多年前,東主陳少權自設燈膽測試發光電路,一直沿用至今。(蔡正邦攝)
星光電器行屹立40年,終難敵時代洪潮,貼出榮休啟示。(蔡正邦攝)

星光電器行位於上水新康街,東主陳少權(權叔)三代均經營電機五金行。多年來,三遷舖址,始終留守上水,每日早上9點開店,營業至晚上8點。老闆娘陳太說:「星期一做到星期七,每年只放新年,端午、清明、聖誕不關我們事。」

東主自豪:就連燈泡都有數百種

走入星光電器行,迎面而來是林林總總的電器零件,俗稱「廿四味」,即是各種電機工具,種類繁多且齊全。陳太說道,「就連燈泡都有數百種」,臉上流露出一份自豪。

除了燈膽測試發光電路,店內的測試電掣電燈枱,亦是權叔的傑作。(蔡正邦攝)

「電機行」投資大 買少見少

店內所有傢俬,由貨架到工具桌,皆出自權叔的巧手。他以水電工起家,之後開舖賣機電材料,一開就經營了40年,電器、零件都有出售,權叔形容,他開設的,其實是「電機行」。「電機行已買少見少,數年間,香港電機行已少了至少四成。」他感慨,如今經營電機行至少要投資500萬,然而利潤卻少得可憐,故年輕一輩對入行甚為卻步。

零頭我們都不會收,如此一來方便了客人,亦可保持原有貨價。
星光電器行老闆娘陳太
店內貨物價格偏低,數元便有交易。(蔡正邦攝)

不收零頭吸引客人

數年前,區內租金已急升至一個月8萬港元的水平,權叔直言,即使近一兩年沒有被加租,但租金仍然高企,並非小本經營的老店可以承擔。「我們的貨價始終如一,電芯才兩元多」,權哥反問:「如何回本?」

星光電器行雖有售賣中型電器,如電風扇,電飯煲等,卻只設現金交易,全因部分貨物價格偏低,若增設八達通或信用卡找贖,需額外支付行政費,如此一來或要提升貨價。窮則變,變則通,陳太以獨門秘方招客。她說:「零頭我們都不會收,如此一來方便了客人,亦可保持原有貨價。」

Kelvin(右一)直言店舖是兒時的遊樂場。(蔡正邦攝)
惋惜一定有,然而做不下去,沒法子。
星光電器行東主陳少權

曾經熟悉的上水 如今難以辨認

24歲的Kelvin是權叔長子,知悉星光經營困難,特意辭去原有咖啡沖調師工作,上年10月開始,每日落舖幫忙。他憶述自己4歲便隨父母落舖,形容星光有如兒時的遊樂園,「店內每個角落我都玩過,閉眼都會拐彎」。他不諱言,知道雙親數年前已萌生結業念頭,惋惜之餘,也感恩父母終可休息。

要忍痛放棄經營大半輩子的心血,權叔感慨道,「惋惜一定有,然而做不下去,沒法子」。他表示,看着上水數年間風雲色變,一個曾經熟悉的地方,漸漸轉化成難以辨認的模樣,「我曾做過個統計,數算途經舖面的人,發現10個人中,至少有7人都不是說廣東話。」

星光電器行的名字因為賣燈泡而起。(蔡正邦攝)

星光之名 因賣燈泡而起

談及星光這名字由來,權叔悠悠道:「我們賣燈泡的嘛!帶光給人嘛!太陽過於耀眼,月光過於晦暗,星光熠熠,一閃一爍,剛剛好。」「閃耀」40年後,星光快要隕落,燈火泯滅,何時會再度亮起?

北區區議員林卓廷亦為星光電器行結業感到惋惜,他與權叔甚為熟絡。他慨嘆,石湖墟內的老店已所剩無幾,即使「一周一行」實施後,區內租金仍然「打橫行」,從沒回落,街頭地舖的租金就達10萬元以上,老店若要繼續經營的確有困難。他稱,不少老店向他透露,寧願回到十幾二十年前,沒有自由行、水貨客的時代,那時人流不多但租金平,只需要本地客光顧便足以餬口。

區內老店逐一結業,街坊大感惋惜。(蔡正邦攝)

街坊:感覺不再認識石湖墟

對於石湖墟的老店一間接一間結業,林卓廷指街坊原本對當區好有感情,但現時店舖類別少,而且單一化,轉述街坊指「感覺不再認識石湖墟」。

於石湖墟新財街一個閣樓經營美容生意的程小姐指,業主於農曆新年前,在未經商量下要求加租50%。她指曾多次約會業主簽新合約不果,故已在附近的新康街以相對較低的價錢租新舖。她指自己做街坊生意,並非想「賺大錢」,只想維繫一班舊客。程小姐退租後要求取回按金亦未有回覆,她對業主做法感到很無奈,並形容事件「過分」,猜測業主想收回單位,租給水貨客作貨倉。

林卓廷指出,區內唐樓閣樓改作貨倉的情況一直存在,不但迫走租客,有時更會阻塞大廈居民出入。

星光電器行將於2月29日揮別石湖墟。(蔡正邦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