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調查:六成市民未用過「手機錢包」 最多人擔心個人私隱外洩
智能手機當道,在内地購物已流行使用手機支付,香港雖已推行電子支付多年,但透過手機支付日常開支仍未普及。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就市民使用「手機錢包」支付日常開支問題進行電話調查,發現有近六成市民完全沒有使用過「手機錢包」,主要原因包括「有個人私隱外洩風險/沒有信心/不安全」,「不知道怎樣使用『手機錢包』」和「習慣使用現金、信用卡或八達通消費」。
無需攜帶現金或信用卡成最常用原因
中大香港亞太研究所上月19日至24日以電話訪問了731位18歲或以上的市民,詢問受訪市民使用「手機錢包」的頻率,則透過手機內置晶片近距離感應方式進行支付或透過已經儲值的手機Apps,透過流動電訊網絡進行繳費、購物。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市民「完全沒有」使用過,19.8%屬「很少」,另有11.4%受訪市民屬「間中」使用者,「經常」使用者僅有7.9%。
使用過「手機錢包」的受訪市民中,最多人提及的原因包括:「無需攜帶現金或信用卡」(39.8%)、「享有專屬折扣或現金優惠」(20.1%)、以及「身邊朋友或家人推薦」(12.0%)。近六成在香港使用過「手機錢包」的受訪者,對交易過程的順利和方便程度感到「滿意」。
而沒有使用過「手機錢包」的受訪市民中,最多人提及的原因包括:「手機錢包」「有個人私隱外洩風險/沒有信心/不安全」(33.6%),「不知道怎樣使用『手機錢包』」(32.9%),和「習慣使用現金、信用卡或八達通消費」(23.0%)
調查也發現,使用過「手機錢包」的受訪市民以30歲以下的年輕人居多。在30歲以下年齡組別中,有超過六成半的受訪者使用過「手機錢包」;在51歲或以上年齡組別中,僅有約兩成的受訪者使用過「手機錢包」。
當被問到政府是否應推出政策,鼓勵市民使用時,四成四受訪市民表示政府應該推出相關政策,鼓勵更多人使用「手機錢包」。在認同政府推出政策鼓勵使用「手機錢包」的市民中,當被問到政府到底應推出何種政策時,受訪者認爲應「提升手機支付的安全性與可靠性」(63.7%),「為服務營運者提供公平的競爭環境」(24.4%),和「推動本地金融科技產業發展」(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