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中風厭世患抑鬱症 近九旬婦病後重生:要努力啲生活!

撰文:文雪萍
出版:更新:

根據政府統計處推算65歲及以上的長者人口,在未來20年將增加逾一倍,而本港不少長者退休後,會選擇留在社區生活,擔起照顧自己的責任。88歲的尹麗娟,個子小小,卻健步如飛,但原來她曾於8年前中風入院,更一度萌生自殺的念頭。
走過「鬼門關」的尹婆婆笑言,大病過後盼積極生活,不時到長者中心參加興趣小組豐富人生:「既然選擇唔死,就要努力啲生活!」
香港賽馬會與長者安居協會等機構合作,發展「e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為社區長者提供服務,包括量血壓、血糖及體重等,讓長者掌握身體狀況,並以電子科技的形式把資料傳給護士等專業人士,為長者提供跟進服務,鼓勵長者建立健康管理習慣。

尹婆婆曾於2010年突然中風,她形容當天睡醒時,發現不能郁動手臂。(文雪萍攝)

根據統計處2016年的中期人口統計數字,本港獨居長者共有152,536個,10年間增幅逾5成。現年88歲的「精靈長者」尹麗娟,膝下有兩兒一女,坦言與媳婦的生活作息有異,在同居時常產生小爭拗,故婆婆目前選擇獨居生活,而兒子則搬到她現居的上層單位,方便照顧她:「相見好同住難,其實都理解。」

尹婆婆指,曾在新加坡醫院求診時,當地醫生稱她下半生都要依靠輪椅生活。(文雪萍攝)

難接受身體患不同毛病 不願成家人負累欲尋死

談及日常生活,尹婆婆笑稱,閒時會與「死黨」聊天說地、參加社區中心活動,與一般區內長者無異。

然而,尹婆婆曾於2010年突然中風,她形容當天睡醒時,發現不能郁動手臂,中風更影響到她的說話能力,在家求助無援:「唔識得按隔離鄰居門鐘,又唔識得去打電話,連門都唔識關。」因此,她當時選擇從8樓的住所,勉強走到兒子在15樓的單位求援,隨後送往醫院治療。

「(身體)咁多病成日諗點死好,嗰陣唔想同人傾。」尹婆婆慨稱,中風前曾到新加坡旅行,因腰痛入院檢查,報告指她脊椎受損及患有高血壓,當地醫生對婆婆稱,她下半生都要依靠輪椅生活,當時她非常沮喪,不願和外界接觸,更患上抑鬱症,經常有尋死的念頭。

尹婆婆目前已無須任何助行器協助行路。(文雪萍攝)

護士一語解開心結 尹婆婆:選擇唔死就努力生活

尹婆婆坦言,當時身體有毛病,自己卻沒法工作賺取醫療費用,憂日後長遠無法支持有關洗費,亦不願成為兒女負擔,故感到鬱鬱不歡;在中風入院後,媳婦發現她情緒異常,替她向醫生求助,經轉介後到精神科治療,婆婆引述當時護士的一語稱,使她茅塞頓開,放下心結和憂慮:「唔緊要,喺香港地有咩事都可以求助,唔會餓得死人嘅。」

大病過後的尹婆婆現時積極生活,不僅擔起照顧自己的責任,更與「死黨」參加「e 健樂」計劃,定時到長者中心量血壓及血糖,掌握自己身體情況。她續指,在中心完成簡單的身體檢查後,護士不時致電給她分析報告內容,亦會提醒她覆診日期,讓尹婆婆感到安心:「既然選擇唔死就要努力啲生活!」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1.38億元,於2016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文雪萍攝)

「e 健樂」與40間長者中心合作 2年向逾3千名長者提供服務

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撥款1.38億元,於2016年展開為期三年的賽馬會「e 健樂」電子健康管理計劃,與長者安居協會等多間非政府機構合作,為社區長者提供服務,包括量血壓、血糖及體重等,讓長者掌握身體狀況,並透過電子科技的服務模式,把資料傳給護士等專業人士,如護士、保健員及社工等,為長者提供跟進服務及定時外展探訪,鼓勵長者建立健康管理習慣,目前與40間長者中心合作,為逾3千名長者提供相關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