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團為「極度瀕危」禾花雀扣腳環 追縱遷徙路線分析死因
俗稱「禾花雀」的黃胸鵐早前由「瀕危」調升至「極度瀕危」級別,比「易危」的大熊貓滅絕危機更嚴重。漁農自然護理署、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於今年起,合作在上水塱原進行環誌工作,記錄禾花雀的遷徙路線,與各國專家合作,嘗試分析禾花雀面臨滅絕的原因。上水塱原今舉行第12屆「塱原收成節」,向來愛好觀鳥的前天文台長林超英亦有到場,他明言最近才知道禾花雀已達「極度瀕危」,感非常震驚。對於有指禾花雀有壯陽功效,林超英說:「壯陽來做什麼呢?」
禾花雀每年夏季由俄羅斯西伯利亞出發,往南遷徙,期間於9月至11月途經香港,逗留約5天,再往南飛向東南亞避寒。為了更準確掌握禾花雀的遷徙路線和生活習慣,香港長春社和香港觀鳥會於今年起在塱原設網捕鳥,為撞上網子裡的禾花雀度高磅重,再扣上腳環,然後放生。
香港觀鳥會主席劉偉民解釋,工作得到漁護署支持,禾花雀腳上分別會扣上兩個腳環,黃色腳環記錄途經香港的禾花雀的數量,銀色腳環則寫上國際編號,方便雀鳥遷移到其他地點時,當地觀鳥者可以辨認其飛行路線。
今年9月底至11月期間,環誌活動已捕捉到22隻禾花雀。長春社保育經理許淑君指,現時西伯利亞和蒙古都有進行禾花雀環誌工作,各國專家曾於去年11月舉行國際會議,研究禾花雀的保育工作,香港則會負責環誌工作及推廣稻米生產。
工作人員同時繼續於塱原目測經過的禾花雀數量,目測工作於全年進行,每次兩小時。目測工作於06年開始,2014年曾錄得全年最高數量有68隻禾花雀;去年全年最高數量只有17隻,而截至今年12月5日亦只有19隻。許淑君解釋,數量下跌有機會源於族群數量下跌,但強調10年的數據尚未足以分析族群變化,仍需繼續觀察。
今年塱原收成節以禾花雀為主題,教育公眾保育濕地及禾花雀的重要性。愛好觀鳥的香港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亦有出席,他明言20年前已甚少見到禾花雀,但最近知道禾花雀已達至「極度瀕危」亦感到非常震驚和可惜。他指,不少物種都是因「食」而滅絕,希望市民停止進食禾花雀。對於禾花雀被指有壯陽功效,林超英說:「壯陽來做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