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中風後首年復康黃金期 病人有機會重拾活動能力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中風能影響病人的活動、理解、說話、吞嚥等能力,本港每年就有約2萬人中風,約3,000人因中風死亡。
有復康科醫生指,中風後1年是「中風復康黃金期」,病人經過半年至1年的密集式復康訓練,有機會可重拾肢體活動、自我照顧和吞嚥能力。

養和醫院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左五),提醒中風病人把握首年復康黃金期。(養和醫院提供)

養和醫院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指,若病人的神經於中風時受破壞,可利用神經可塑性透過復康治療,包括教病人重新學習運用肢體,打通神經線。周醫生續指,中風後1年屬於「中風復康黃金期」,病人善用這段黃金時間提升復康程度,訓練越密集成效亦越好,有利日後生活質素。

養和醫院物理治療師高銘麗指,治療方法包括機械人步態訓練、鍛煉肌肉力量等;以機械人步態訓練為例,臨床觀察,約85%只能坐著或需要協助站立的病人,經過約3個月的機械人步態訓練後,當中95%的人可以再走路,其中約55%的人能夠自行走動。

麻將遊戲能訓練中風患者的記憶力和專注力。(左起)養和醫院職業治療師梁偉邦、副院長陳煥堂醫生、物理醫學及復康科部主任周志平醫生及中風康復者何先生一同試玩。(養和醫院提供)

養和醫院高級言語治療師徐敏儀又指,約50%中風人士出現吞嚥困難,病人平均接受26節言語治療後,超過60%病人從原本要依賴喉管餵食,進展至能用口進食,大大改善生活質素。

養和醫院職業治療師梁偉邦指,職業治療師亦會利用「打麻雀牌」玩意去訓練復康人士的專注力和記憶力。

機械人步態訓練的外在支架能承托病人體重,患者能學習正確的生理步態及接受長時間的密集步行鍛煉,增強他們的體能和耐力。(養和醫院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