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周報.述職】習近平只褒不貶 林鄭勿得意 須讀懂中央話中話
「我沒聽到有什麼他們(中央)覺得(香港有)不足的地方。」特首林鄭月娥上周五(12月15日)在香港駐京辦總結述職行程時,信心滿滿地回應記者提問。然而,中央沒有明言,是否代表香港真的沒有問題?從林鄭胸有成竹的回應所見,在看似千篇一律的公務辭令當中,她似乎未能打破既往特區官員未深入認識、不積極回應的慣例,仍然沒有真正讀懂中央辭令的話中話。
林鄭月娥上周上京,首次以特首身份向國家領導人述職,上周五分獲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接見,從公開的數分鐘新聞片段可見,兩人均對林鄭有讚無彈。其中習近平的講話有六大重點:(1)高興看到林鄭管治團隊積極作為,實現良好開局;(2)充分肯定施政表現;(3)及時學習領會十九大精神,做法很好;(4)(今年第三度公開提及)維護中央全面管治權與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5)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然選擇;(6)冀廣泛團結各界,抓緊機遇。
不少傳媒及時事評論員均認為,習近平對林鄭月娥評價甚高。的而且確,對比歷屆特首首次述職時,國家領導人的公開講話,林鄭月娥是第一位首次述職就獲最高領導人以「充分肯定」來盛讚的特首,例如首任特首董建華1997年12月11日向時任國家主席江澤民述職,獲江稱讚中央對其「充分信任」、「對他的施政是滿意的」;至曾蔭權2005年12月27日向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時,胡也指「中央滿意曾蔭權的工作」;到梁振英2012年12月21日向胡錦濤述職時,胡則指中央對其和特區政府的工作「是肯定的,也是支持的」;但由2013年開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對梁振英的評價均是「充分肯定」。是次習近平接見首度述職的林鄭月娥,就使用「充分肯定」這措辭,的確可見中央對林鄭施政的支持。
澳門獲習近平更高評價
不過,對比習近平對香港及澳門兩個特區首長的講話,仍會發現兩者有所差距。習近平同日對澳門特首崔世安的講話,有四大重點:(1)穩妥應對各種突發事件和挑戰;(2)充分肯定施政表現;(3)配合宣講工作,凝聚澳門和祖國共命運、同發展意識,效果很好;(4)冀增強大局意識和憂患意識。值得注意的是,當中並沒有再次重申中央全面管治權與澳門高度自治權的有機結合,也沒有形容澳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是「必然選擇」這種強硬詞彙;而在談及中共十九大在港澳的宣講工作時,習說林鄭及時學習領會的「做法很好」,卻讚崔世安的「效果很好」,後者明顯是比前者更高層次的認同。
一國兩制青年論壇理事、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法學院副教授田飛龍,接受《香港01》專訪時表示,中央肯定林鄭月娥的政治及業務能力,是由來已久的,這從林鄭過去逐級晉升至特首選舉皆可見,所以「充分肯定」是對其和新一屆特區政府的基本肯定。不過,田飛龍也指出,「在這個『充分肯定』裏面,如果跟澳門的對比,也顯示出(中央)可能是在有針對性地敲打或者提醒香港,希望透過這種差別評價的方式,來督促香港政府積極起來,意識到自身治港責任的重大和緊迫。也就是說,儘管林鄭的開局良好,但未來工作仍然艱巨,若要準確落實『一國兩制』的各種議題,她需要繼續團結各方,共同攻堅克難。」
田飛龍又評估,在中央對香港的介入和關注愈來愈深的情況下,中央對林鄭述職的督促力度,可能會比前幾任特首更強,「例如在一些中央期待全面管治權落實到特區管治架構當中,希望特區政府有效積極作為的議題上,可能會有一些具體的提問跟督促,而不會僅僅是走過場,以體現中央監督特區政府的憲制性責任有所加強。」換言之,林鄭月娥更加不能掉以輕心。
林鄭未有認清有機結合論意涵
習近平對林鄭月娥的講話中的其中一個重點,就是再次重申中央的全面管治權要與香港的高度自治權有機結合起來;這是他今年來港出席七一回歸,以及10月發表十九大報告後,第三度重複有關論述。然而,不少香港人並不理解有關意涵及實際意義,記者在林鄭總結述職的記者會上,問她何以習近平要對香港三次重申、她本身對有關說話作何理解,以及如何化解兩種權力結合過程中所產生的矛盾時,林鄭的回答亦令記者感到差強人意:「我覺得它不是一個很深奧的說法。在『一國兩制』下,事實上有一個叫『一國』。唯有在『一國』的大前提下,我們才能保存到香港自己獨特的『一制』,所以兩者並不矛盾。過去有一段日子,社會上有些人似乎將『一國』和香港的『一制』放在對立面,說到如果要保持香港自己的『一制』,可能就不需要遵從『一國』。我覺得習主席由七一訪港的重要講話,到最近在十九大報告裏,都把這個說得非常清楚。」
「有機結合論」的意涵深遠,不少港人對此仍然存有疑問,林鄭作為一區之首,卻僅重申「一國」的重要,甚至過度樂觀地認為當中沒有「矛盾」。她明顯未能發揮橋樑角色,為港人解釋有關內容,以釋除疑慮。
田飛龍也認為,習近平之所以多次提到「有機結合論」,是因為以往結合得不好,故在面對林鄭述職的時候再次重申有關論述,可能想藉此警醒對方。他表示,中央對「有機結合論」的理解與林鄭的輕描淡寫有別,前者是比較全面而具系統性的,從2014年的《一國兩制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開始,中央就不斷地在政策及法理上鞏固並深化全面管治權,這種「結合」不僅僅具備國家象徵意義,也是認同及忠誠的體現,而且會逐步落實至具體的治權層面,使得在憲法和基本法上,中央的治權職能可以逐步秩序化、程序化,甚至進一步完善與基本法實施的有關機制,當中涉及國歌法、23條、述職制度、人大釋法的制度化等等,以及一地兩檢和粵港澳大灣區帶來的兩制新問題,都需要中央管治權和香港自治權積極有效地行使,這些都是比較深層次而需要探討的議題,相信林鄭不能迴避。
田飛龍說,儘管中央可能在有關問題上未有非常明確的指示或指令,但他相信中央希望特區政府以開放的態度討論,甚至嘗試接納有關變化,因為有機結合是雙向的,香港或林鄭都不是被動地跟着中央政府走,而是積極動用高度自治權的內部資源,包括立法資源、行政資源,去令中央落實全面管治權,從而達到兩制及兩權的良好結合。
田飛龍分析,林鄭月娥未有太深入回應「有機結合論」的原因有二,其一是她可能仍未太透徹地了解及把握兩權結合之間的張力、衝突或者潛在矛盾等,所帶來的極大挑戰;其二則可能是她比較有自信,相信只要中央的支持,她就可以有序地開展有關的「結合」工作,即逢山開道、遇水搭橋;兩者都可能令她相對樂觀地看待有關問題。
政改及23條成考驗
田飛龍續指,林鄭月娥曾是非常資深的公務員,相信她之前和大部分公務員一樣,對於如何將中央的全面管治權植入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並沒有非常明細的概念,也未必知道應該如何實現兩制互動並融合的新的法權制度安排;不過,如今她作為兩面負責的一區之首,既是本地選舉產生,又是中央政府任命,「雖然她說沒有矛盾,但最後所有矛盾都是聚到她身上,她以後會在具體議題上,感受到這種矛盾跟壓力是什麼;作為特區政府第一責任人,將來面對的各種議題都可能也會折磨她去重新思考,思考如何面對這種矛盾和張力,她是否能比梁振英處理得更好、能否超越梁振英?這並不是說她『開局良好』,就能夠完全豁免她未來在挑戰當中的壓力。」
儘管林鄭月娥在記者會上多次重申,未曾在述職過程中,與中央領導人談及23條立法及重啟政改等具體問題,但這確實是她作為特首所要面對的兩權和兩制有機結合的最大議題。「中央當年(2003年)在23條立法上受過挫折,所以如今的期待是比較明確的,(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已經講得都蠻清晰的,而林鄭面向中央政府的時候,她說23條要準備條件準備氛圍要有共識,她面向泛民主派要求重啟政改的時候,也是這樣講的,實際上這是雙暫停,但是她始終會有一個期限。」田飛龍說,在林鄭任期後兩三年,倘若仍未就23條立法有具體措施,中央對其政治信任度將會打折扣,同樣,如果她在重啟政改方面,沒有實質作為的話,本地民意也會減分,故她任內仍會處於23條和重啟政改的夾縫當中。
上文刊載於2017年12月18日出版的第91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