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醫逾30年 醫管局「大內總管」張偉麟明年退休:無遺憾 有掛慮
自信、搏盡或許是醫院管理局「大內總管」張偉麟醫生的工作寫照。他打一份工35年,做急症科醫生出身,在前線衝鋒陷陣廿載,至近12年掌管全港7個醫院聯網服務,既為病人也為龐大的醫療系統診斷解難。近年不少香港大學學生把「搏盡無悔」掛口邊,身為校友的張醫生明年4月退休,總結行醫多年「無嘢遺憾」。然而,他坦言公院人手問題仍要受關注,包括必須着手處理醫生退休潮與「斷層」情況。
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明年「登六」,見慣大場面的他自言臨床診症「好叻」,點出醫療系統的隱憂亦毫不忌諱,直指未來要面對多個困難,「公立醫院唔應該承擔9成服務」,比例上可以改變,但實踐有困難,包括覓地興建醫院、人手問題,「政府、病人應承擔幾多,咩叫基本權利,咩叫商品?要有定位。」他稱病人其實可以有更多選擇,例如他有份推動的公私營合作計劃,向病人提供資助以使用私營醫療服務,也可以有跨界別合作的醫社服務。此外,他直指香港基層醫療不理想,「不是不足,是不整合,政府大力推動係好事。」
公院服務需求大,病人輪候時間長,其中一個棘手問題是醫護人手不足及人才流失。張偉麟指出,醫生及護士每年流失率平均4%至5%,並非「唔健康」。不過,他已看到醫護退休潮、斷層問題,確保「梯隊不斷層」非常重要。他評估未來6至9年是關鍵,因未來3至5年會有不少資深醫生退休,而部分專科分得太細、團隊成員太少,「走1、2個人已影響承接」,故當局必須盡快着手處理,吸引新醫生到「有危機」的專科。至於挽留人才的策略,他指已改善晉升階梯,醫生取得專科資格後5年可升為副顧問醫生,也有獎學金保送醫生出外接受培訓。
醫療無革命性改革 只可循序漸進
醫管局每年獲政府撥款500多億元,承擔全港9成住院服務。醫療改革討論近20年,見證公營系統演化的張偉麟認為,「醫療無革命性改革,只可循序漸進」,否則病人的照顧一定會受損,強調醫療系統有其歷史演化。
曾任威爾斯親王醫院急症室主管、屯門醫院行政總監,至現時的聯網服務總監,涉獵臨床與醫療系統行政管理工作,他認為醫生的職責從未改變,分別是臨床醫生及「系統醫生」。
幫人會覺得自己有價值
行醫逾30年,臨床診症、管理層、美劇《ER》字幕翻譯及無綫劇集《妙手仁心》顧問通通做過,要講經典難忘事絕非輕易。反而有一幕他一直難忘,是初出茅廬時的小故事。他說,當時一名70多歲婆婆將病重的50歲兒子送院,兒子由救護車送至急症室,經搶救後返魂乏術。自行乘車、稍遲到院的婆婆受不住喪子打擊,跪地懇求張醫生「救多次」,悲傷場面可以想像。他說起此事仍歷歷在目,教懂他照顧病人家屬的情緒是從醫重要一環。又曾有1歲小朋友,左手突然無法動彈,張醫生一檢查便知是手肘的筋鬆了,只是輕輕一擰已經回復原位。
從醫初衷,他言簡意賅說是make a difference:「去幫人,自己會好開心,覺得自己有價值。幫人不只是幫件事。」面對工作挑戰,他不視作難關,正面態度依舊。他指很多事情未必解決得來,因為有客觀限制,只能解決部分問題,也沒有帶着遺憾離開醫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