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肝男感激無私捐器官者救全家 捐贈者家屬:助人是最有意義之死
「大愛恩人」撒灰紀念公園自7月成立,已安排了5位捐贈家庭使用服務,其中3位已經上碑,今日(2日)首次秋祭,食物及衞生局局長陳肇始、醫管局聯網服務總監張偉麟亦有出席,並以鮮花致祭。
政府近年致力宣揚器官捐贈,捐贈者家人願意捐出家人器官,受贈者有幸重獲新生,令無數家庭得以保持完整。51歲換肝重生的胡先生,過往任職貨車司機,現正籌備開網店,賣自製曲奇餅。此外,2年前換肝一波三折、遭遇一度登上報紙頭版的李先生(Stephen)康復良好,不須再靠拐杖協助走路。
多位出席嘉賓,包括陳肇始及香港器官捐贈行動小組召集人周嘉歡強調,外界多著眼於受贈者康復程度,但他們必須感激捐贈者家人的無私,挽救無數生命。
「最有意義嘅死亡」
鄧先生的太太因中風離世,他回想當時雖感悲痛,但太太生前在老人院做善終服務,兩人平日有討論死後安排,鄧先生認為幫助他人是「最有意義嘅死亡」。
受贈者享受新生命 開網店賣自製曲奇
受贈者胡先生因肺纖維化需要換肺,他形容換肺前十分辛苦,吃上一口飯亦需要休息。在醫院等候兩年才於2015年獲捐出器官,跨過難關的他如今笑稱:「本身個人已經大份(魁梧),好難有咁大個肺捐俾我」。本來任職貨車司機的胡先生接受移植後,希望享受新生命,放棄舊有工作,籌備開網店,售賣自製曲奇。
因精神壓力大,長期飲酒致肝硬化的李先生,2015年有機會換肝,開腹換肝一刻,卻因捐贈者患癌,手術叫停。醫生指若7日內未有合適肝臟,或有生命危險。苦等14天,他終等到第二個肝臟,移植手術成功,翻看太太呼籲捐肝的片段,慨嘆捐肝者救了他們夫婦二人:「太太無咗我,點生存落去?」
換肝者曾指最痛是走路 今日走路再不需要拐杖
因長期卧牀,李先生出現多個後遺症,包括手腳肌肉萎縮、壞死。他要重新學走路,鍛煉肌肉。他去年情人節接受《香港01》訪問時指,最痛的時刻,莫過於走路:「腳部似燒炮仗、針拮咁痛。走平路似行石春路」。接受肝移植後兩年,他已逐漸康復,已不用依靠拐杖走路,今日的他已滴酒不沾,勤做義工,珍惜餘生的每一天。
根據醫管局數字,截至9月底,全港仍有2152人正輪候換腎,91人輪候換肝,等候心臟及肺部移植的分別有49人及1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