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疑洩核輻射 污染物質高正常986倍 天文台指未見影響香港
歐洲多國9月底起,陸續偵測到來源不明的放射性雲團,懷疑來自俄羅斯東部。俄羅斯氣象局日前證實該放射性物質為釕-106(Ruthenium-106),其中於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村落偵測到的釕-106更高正常水平986倍。不過,當地核公司否認是輻射來源。
有香港核專家指,釕-106穿透性低,對人體影響輕微。天文台就指,早於上月已得悉事件,但未有檢測到釕-106,相信該物質已稀釋,不會影響香港。
法國核安全機構IRSN早前發現於9月27日至10月13日期間,法國上空監測到釕-106,懷疑核輻射源頭來自9月底於俄羅斯發生的核事故。俄羅斯氣象局周一(20日)確認,該放射性物質為釕-106,由國內核洩漏所致,造成多處「極高污染」的輻射水平。其中位於俄羅斯與哈薩克斯坦接壤村落阿爾加亞甚發現的核輻射水平更是自然背景水平的986倍,該地距離核設施只有約20英里。
不過,當地核公司否認是輻射來源,核公司亦於10月發表報告指,9月底核事故發生時,俄羅斯所有核設施周圍的輻射都在國際規範之內,處於正常背景輻射水平。
港核專家:釕-106對人體影響輕微
香港核學會主席陸炳林稱釕-106的穿透性低,與會損害健康的放射性銫及碘不同,不容易被人體吸收,對人體影響輕微。不過,若釕-106殘留於植物或土壤,繼而被動物吸收,人類仍能透過食物鏈吸收釕-106。但陸炳林強調,該可能性不高,除非核輻射較為集中。
食安中心資料顯示,如核電廠未能正常運作,反應堆內會產生放射性混合產物,以致可能會把輻射外泄至附近地區。其中釕-106的半衰期是368.2日,而損害健康的主要為放射性銫及放射性碘。
天文台:未有檢測到釕-106 料已稀釋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譚廣雄就指,天文台一直有與國際相關組織交換資料,監測核輻射。天文台早就10月初就事件與國內交流,發現上海和廣州兩地都探測不到大氣中存有釕-106,天文台亦未有檢測到該物質。譚廣雄續指,由於歐洲最新一次探測到釕-106已是上月13日,他相信有關物質已被稀釋,對香港沒有不良影響。
世衞:相信不會構成公共健康風險
世界衞生組織總部電郵回覆《香港01》查詢時表示,未有任何國家確認出現核事故,所以世衞亦無法確認有相關事件。
世衞續指,據相關新聞報道,Ru-106水平較正常高出1,000倍,即便如此,由於Ru-106正常會處於極低水平,相信也不會構成公共健康風險。世衞強調,其他歐洲地區Ru-106仍然處於極低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