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斥資逾百萬添置輻射巡測車 可即時監測大亞灣核事故
日本福島核災難爆發後,人人聞「核」色變。距離香港只有數十公里的大亞灣核電廠一旦發生核事故,市民如何得悉空氣中的核輻射量是否超標?天文台最新添置第二輛「輻射巡測車」,可即時測量環境中的輻射水平,若大亞灣核電廠發生核事故,亦可迅速應變。不過,日常收集的數據若沒有異常,則不會即時公開,以免公眾錯誤解讀數據。
坐落廣東省的大亞灣核電廠自1994年投產後,天文台一直具備一輛輻射巡測車監測空氣中的輻射水平。但自從2011年日本福島發生核災難後,港府認為本港核輻射監測能力有必要提升,遂向香港天文台撥款加添輻射巡測車。
總造價160萬元 可分辨天然輻射與核事故
新一輛輻射巡測車已於六月底試行,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譚廣雄表示,新一輛輻射巡測車車價為港幣130萬元,連同車內各項監測儀器,總造價為150至160萬元。新的輻射巡測車亦新添高壓電離室和伽馬輻射能譜儀,前者能分辨輻射屬天然輻射(K40),抑或是核事故釋出的碘-131;至於後者,則能即時將量度到的輻射數據傳送回天文台。
譚廣雄解釋,未有上述儀器時,天文台員工使用舊的巡測車時,需將收集到的空氣樣本送到位於京士柏的輻射實驗室化驗。當新車投入服務後,能加快知道空氣中是否存有異常的人工伽馬放射性核素,因為所有數據都會即時傳送到天文台分析。
新車除了可測量核輻射,亦具備一枝十米長的仲縮竿,用作測量風速,協助消防處撲滅山火。
數據不公開 天文台:怕公眾誤讀
輻射巡測車計劃每月至少出動一次,但所收集的數據不會即時公開。譚廣雄解釋,雖然有時量度到的輻射值較高,但可能是基於環境因素,例如途經石屎隧道、花崗岩石或下雨等,相關數據都可能會提高,但其實全部都來自天然環境,若沒有相關專業知識的人,或錯誤理解數據。不過,譚廣雄強調,若天文台發現有核事故令本港的輻射水平處於異常,會即時公開有關數據,絕對不會隱暪或延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