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副校長唐創時促港府仿效美國 直接撥款支持自資院校助建實力
政府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成立專責小組,檢視自資院校定位與角色。新上任的公開大學副校長唐創時接受《香港01》專訪時認為,公大早年轉型,主力發展全日制學位課程,營運模式接近八大資助院校,政府卻零補助,以現時模式,每名學生的平均成本只達八大資助院校的3成,局限教學發展,認為政府可效法美國,直接撥款資助院校,提升質素及實力。
前身為公開進修學院的香港公開大學1989年由政府創立,是本港首間由政府創辦、財政獨立,並以開放及遙距教育為本的大學;自93/94學年起自負盈虧運作,是本港首間自資專上院校。今年9月上任公開大學副校長(行政及發展)唐創時指,院校成立以遙距教育為本,不過因應社會對學士學位需求大,校方已逐年將發展重心放在全日制課程,資源投放為7比3。
檢測及認證課程未回本 要「拉上補下」營運
唐創時認為,公大發展營運模式與八大資助院校日趨接近,但多年來未獲政府補助,故在財政資源有限下,每年投放在每名學生的平均成本遠遠低過八大資助院校,局限教學發展。根據資料,比例為教資會院校學生的3成。
他舉例,近年政府大力推動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然而理科課程開發成本一般較文科高,自資院校若想配合,會遇上營運困難。他舉例,4年前為配合政府產業發展,開辦公大檢測及認證課程,4年學費為約40萬元,每年收100人,但課程未能收回成本,只能「拉上補下」維持營運。
唐創時:院校目前財政穩健 惟難靠學費提升師資質素
唐創時坦言,院校目前財政穩健,但難單靠學費去提升師資質素,否則只會有加價壓力,「除非做到哈佛咁,每年收40萬元(學費)都願意嚟讀我哋課程,但要做到呢一步,先要有實力。政府要幫我哋建立實力。」
他以美國為例,頂尖的大學均屬自資院校,當地政府會透過不同方法資助大學研究經費、顧問費用等,令財政資源豐富,投放更多教育資源予學生身上。
建議按SSSDP課程撥款予自資院校
他建議,港府可考慮直接資助自資院校,例如現時有「指定專業/界別課程資助計劃」(SSSDP)課程,除了為學生提供資助外,亦可撥款予相應院校,而資助比例可再商討。
不認同公帑直接補助引爭議 反具經濟效益
事實上,政府近年積極以公帑資助自資專上院校發展,例如過去撥款9.6億元開展SSSDP計劃,今學年起恆常化;另推3萬元「自資學券」,每年經常性開支涉約12億等;然而每次均引起對自資院校質素保證的疑問,唐不認為以公帑直接補助或引爭議,卻具經濟效益,「你唔洗俾100蚊,20、30蚊已令本地自資院校嘅質素實力加強,投資人才先會有槓杆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