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觀點】民國國立武漢大學仍屹立大陸 香港人不要自我審查
康文署刪除「國立台北藝術大學」之「國立」二字事件,是典型的自我審查。事件自始至終,相信都沒有任何人明令禁止使用「國立」二字。
「一國兩制」明確規定,香港在回歸祖國之後,包括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在內都不予改變。因此,香港在回歸之後,像是「英皇道」、「皇后大道」、「中港碼頭」等名字才得以保留。香港人在日常說話時,不需要在措辭上有所顧忌,這是香港人心穩定的來源之一,也是「一國兩制」成功的表現。
然而,恐懼之心似乎暗藏於港人的內心,隨著回歸日久,港人的自我審查越來越嚴重。這背後當然有非常複雜的心理博弈。首先,隨著大陸經濟崛起,香港人的自信心不像過去那樣強大。經濟上被超越,接著在文化、制度等方面,一些港人也開始懷疑是不是應該向大陸看齊?其次,大陸的政治改革沒有經濟改革的力度大,佔中之後一些港人被拒絕入境大陸,加上部份傳媒的渲染,令香港人對大陸的恐懼感倍增,生怕哪一句話說出來會得罪中央。
大陸都有民國「國立」牌坊
其實,香港人根本沒有必要過於恐懼。大陸對於「國立」二字,都不見得像此次事件這麼敏感。比如,大陸知名的武漢大學,就立有一面刻有「國立武漢大學」的牌坊。這面牌坊雖然建於民國年間,原本刻的是「國立武漢大學」。文革期間,改為毛澤東題寫的「武漢大學」。但是文革結束後,再次將牌坊改為「國立武漢大學」。後來,該牌坊雖然經過多次修建,但一直保存「國立」二字。所以,連大陸都不怕「國立」,香港人為什麼要這樣自己嚇自己呢?
北京方面,未必有某些香港人想像的那麼小器。共產黨領導人習近平和國民黨領導人馬英九都可以見面,互相稱「先生」,「國立」有什麼不可以?港人的恐懼,很大程度上也和不了解國情有關。更何況,查看香港政府的憲報等官方文件,對「國立台灣大學」等字眼也是從來不避諱的。
梁振英危機公關糟糕
當然,此次事件中梁振英政府的危機公關表現非常糟糕。首先,梁振英回應讓劉江華解釋事件,就是一種推諉的做法。其次,劉江華出面照本宣科,又顯得極其官僚。對這樣一宗小新聞,梁振英何不大方回應,告訴香港市民這純粹是個別事件,所以不需要上升到政治層面?如果更加輕鬆一點,還可以趁機展現政治幽默,比如說:「假如真的要咬文嚼字,我的名字『振英』,可能都要改為『振中』。」可惜,梁振英是沒有這種政治魅力的。
自我審查是個黑暗邏輯,一旦啟動就會野蠻生長。因為對方永遠不可能告訴你他的底線在哪裏,任由你猜。而你越猜,就會把自己的底線收得越緊。因此,唯一的辦法就是拋棄所有的自我審查。正如美國前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所說:「我們唯一值得恐懼的就是恐懼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