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政府最新財政儲備達9,664億港元

香港政府最新財政儲備達9,664億港元
撰文:溫偉俊
出版:更新:

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即今年4至9月的的財務狀況,期內財政盈餘為124億港元,主要是9月份錄得47億元財赤,令盈餘減少。

林鄭表示,本港的財政儲備已有近萬億,形容如此盈餘令人「尷尬」。(梁鵬威攝)
林鄭表示,本港的財政儲備已有近萬億,形容如此盈餘令人「尷尬」。(梁鵬威攝)

而本財政年度首六個月的整體開支為2,217億港元,收入則為2,341億港元。

政府發言人表示,政府財政盈餘主要來自地價收入,而截至9月30日為止,政府財政儲備為9,664億港元。


政府財赤│財政儲備不足7000億 6年發債3200億、回撥千億未來基金

撰文:數因斯坦
出版:更新:

【預算案2025】政府財赤持續,預計本年度財政儲備結餘為6,851億元,僅相當於11個月政府開支。港府近年加大發債力度,包括在2024/25年度的預算案中推出1,200億元的綠債和銀債,並寫入財政儲備,令賬面赤字有所收窄。而由2019/20年度至本年度,政府6年間合計發債達3,207億元。

除發債外,政府近年亦將存放於財政儲備外的部份款項回撥,包括回撥房屋儲備金和未來基金的投資回報,金額合計已逾2,000億元,變相減慢財政儲備流失速度,部份款項更用作經常營運開支。粗略估計,政府近6個年度透過發債和回撥合計為庫房增加逾5,000億元「收入」,然而這些賬面轉撥並非實質財政增收,而債券未來亦需全數償還,而且涉及利息開支,因而令社會關注以上做法的可持續性。

財政儲備近年持續減少,由2018/19年度約1.17萬億元,降至2023/24年度7,332億元,預計至本年度(2024/25年度)會進一步減至6,851億元(註:2024/25年度為預算數字,下同),只相當於11個月政府開支。

2025年財政預算案將於2月26日發表。(資料圖片)

政府一般支出急增 惟地價收入大減

儲備減少,究竟主要減在哪裏呢?現時財政儲備由「政府一般收入賬目」(下稱「一般收入賬目」)和8項基金組成,當中以一般收入賬目,以及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變動最為明顯。

一般收入賬目是政府財政的主要營運賬目,收入來源包括稅收、差餉以及各項收費等,而雖然這個賬目的收入有增無減,不過由於支出急增,包括薪酬、部門開支、資助金等開支,在近10年間增加逾八成至2024/25年度約6,234億元,預計基金期末結餘將降至不足1,300億元,10年間減少75%,佔整體財政儲備的比例亦降至18.7%。

近6年靠發債逾3,200億元填補庫房

至於基本工程儲備基金,設立目的則是為了向工務計劃及徵用土地提供資金,而政府地價收入亦會寫入此賬目中,因此近年賣地收入大減,基本工程儲備基金的結餘亦見減少,2024/25年度預算結餘為994億元,較高峰期2017/18年度約1,800億元大減45%。

而事實上,政府近年發行綠色債券等債券收入,亦會寫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之中,這些發債收入由2019/20年度至本年度合計達3,207億元,變相為財政儲備「補血」,但問題是這些債券遲早都要還,而且要計及利息開支。

回撥房屋儲備金、未來基金投資收入至庫房

除了發債之外,政府近年亦將存放於財政儲備外的部份基金回撥,包括2019/20年度起分4年回撥824億元房屋儲備金;另外政府於2021/22年度預算案公布,會從未來基金回撥投資回報(註:不涉及本金),截至2023/24年度累計回撥1,170億元;以上回撥資金均計入土地基金的投資收入。若計及債券和回撥收入,則由2017/18年度至今,政府「另闢財路」合計為庫房增加逾5,000億元「收入」,土地基金佔財政儲備的比例亦增至約五成。

政府近年將存放於財政儲備外的部份基金回撥,截至2023/24年度累計回撥1,170億元。(資料圖片)

土地基金現時計入財政儲備下的名義儲蓄帳目「未來基金」,存放於外匯基金內,以賺取更高投資回報。以往因土地基金相關決議所限,由未來基金回撥的投資收入款項,只可用作投資或土地基金管理相關開支。

修訂土地基金用途 可轉撥至一般收入賬目

然而,立法會去年通過議案,容許由未來基金回撥的累積投資收入,轉撥政府一般收入。換言之,「未來基金」的投資回報已由可用作政府日常營運開支,而政府在本年度亦已從土地基金,轉撥1,000億元至一般收入賬目。

翻查政府財政儲備下各組成部份的轉撥紀錄,一般收入賬目由以往向其他基金貢獻款項,變成轉撥款項的主要接收方。這反映政府支出增加,但一般經常性收入卻跟不上,需由其他基金轉撥填補。

至於更令人關注的,是上文所提及,因為庫房儲備持續縮水,而需要從未來基金回撥款項,更透過發債增收,但長遠而言這些都未必是可持續的做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