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Tesla設廠揀上海不揀香港 薄熙來從中作梗?
《華爾街日報》引述消息人士指出,美國電動車生產商Tesla,已經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進駐當地自貿區設立車廠。對於這宗消息,其實有沒有人想過,為何Tesla選擇上海,而不是在香港設廠?
在香港開設汽車生產線,乍聽起來好像妙想天開,但十多年前,有內地富豪曾經評估過在河套地區開車廠,若非被指「篡黨奪權」的薄熙來當年「從中作梗」,在香港開車廠未必是個夢。
延伸閱讀:Tesla有望進駐上海設廠 外電:已與當局達成協議
借助CEPA優惠 香港製造汽車銷內地?
這個故事,要由2003年開始說起,當時香港剛剛走出沙士疫潮陰霾,但失業率一度超過8%,中央推出CEPA(「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支持香港經濟,當時長和主席李嘉誠曾向時任國家主席胡錦濤建議,在河套地區設立工業特區,貨品可以免稅輸往內地,既重振低迷的香港經濟,也創造就業機會緩解失業問題。
但要設立工業特區,問題是內裏又應該有甚麼類型的工業?是穿膠花?車衣?還是會淪為數碼港、中藥港最終得個「講」的翻版?當時,以汽車業起家、被評為中國第三大富豪的仰融就表示,有興趣在河套成立汽車廠,他的「數口」是這樣算的:在香港從事工業,缺點是土地、水電、人工高昂,但勝在稅率低,假如香港生產的汽車可以利用CEPA免稅優惠,就可以免卻了內地高達25%的汽車進口稅,而且香港的利得稅稅率較低,種種稅務優惠令香港生產的汽車變得具有一定吸引力。
香港汽車城無疾而終 一切皆因薄熙來?
其實這套想法,也適用於Tesla來華設廠的計劃。因為如Tesla這種貴價汽車,假如可以省掉內地的進口關稅,在內地市場的競爭力亦將隨之大增;而且在香港設廠,也便利於採購內地的零部件。更重要的是,Tesla之所以選擇在上海自貿區,而非自貿區以外的地點設廠,皆因外資車廠要在內地正式設廠的話,就要和內地車廠合資,要將其部分核心技術和中國企業分享,假如Tesla在香港這個自由經濟體設廠的話,是獨資還是合資,可以有更大的自主權。
只不過,在香港設車廠的構想之所以無疾而終,關鍵是當年仰融正和薄熙來開戰。話說由於當年內地對民企投資車廠限制多多,於是仰融透過極複雜的股權結構,迂迴控制當年的華晨汽車(1114),但薄熙來當上遼寧省省長之後,就主張有關股份全屬國有資產,最終仰融的大筆資產遭到內地當局凍結,仰融本人亦遠走美國。薄熙來則一度官運亨通,先上調中央當上商務部長,之後做到重慶市委書記的封疆大吏,以「唱紅打黑」名義向民間企業開刀。而香港河套汽車廠的構想,也就沒有人再提起過。
延伸閱讀:中證監主席劉士余驚爆:習近平解決周薄令孫等「篡黨奪權」的陰謀
比亞迪進軍汽車業 當年被批「不務正業」
當然,就算當年沒有仰融和薄熙來之間的問題,本身已經沒有多少工業基礎的香港是否有能力發展汽車製造業,確實是個頗大的疑問。對此,其實2003年還有另外一件事,可以作為一個重要的參考。
在2003年,剛剛上市不久的深圳電池生產商比亞迪(1211)宣布進軍汽車業,當時不少投資者都嚇了一跳,覺得從來沒汽車生產經驗的比亞迪,突然涉足汽車界,是一項「不務正業」之舉,特別是當年爆出了不少內地民企來港上市造假詐騙的問題,外界亦曾經質疑,比亞迪宣布造車到底葫蘆裏賣甚麼藥?
延伸閱讀:比亞迪加州工廠擴建完成 電動巴士年產量增長逾10倍
港深雙城故事 人生有幾個十年?
在過往的十幾年,比亞迪的汽車由不被看好、接連鬧出質量問題,近年已開始站穩陣腳,其所生產的電動巴士,更已遠銷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佔重要一席位。回想十多年前,假如有人說香港、深圳可以把汽車業做得有聲有色,相信不少人會覺得是發夢。
但正所謂試的機會就五十五十,不試的話機會就等於零,只要看看這十幾年來,深圳由一個以老翻山寨聞名的二流城市,變成今天培育出比亞迪、騰訊、大疆、華為等創科巨企的科技重鎮,但如今香港的所謂創科發展仍停留在噴口水花的階段、河套地皮十幾年來仍在曬太陽,作為香港人只能慨嘆一句:「人生有幾多個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