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年輕人變成真港獨
近日,有報道指「港獨」一詞在Google的搜索率在這三年間升近八倍。驟眼看來,這是個驚人的數字。
可是,若冷靜下來想一想:這就代表港獨勢力在港快速上升嗎?民意調查的數據不是顯示,支持港獨的年輕人正大幅減少嗎?
只是,當有港獨的新聞出現,年輕人仍往往成為被指摘的對象。為何會出現「港獨在年輕一輩間不斷壯大」的印象?以上問題若不好好梳理,只能被偏見牽着走。
對港獨疑惑未被解答
不少人心中留下問號
港獨最初在香港出現時,風頭確實一時無兩,特別是梁天琦參選期間,因其個人魅力,使得不少年輕人都被他迷倒,相信他會為沉寂的政壇帶來改變。
可是,除卻一小撮港獨的死忠份子,大部分人對港獨都抱有一大堆疑惑:香港沒有大陸能生存嗎?若然港獨真的出現,那麼糧食供應可以怎辦?一個獨立的國家需要軍隊,那麼在香港獨立後,是不是每個男性青年都要服兵役?香港缺乏天然資源,而且只傾側在某幾個行業,若然香港獨立,沒有大陸,又該怎樣發展?在國際上會是什麼地位?
這些疑惑不單成熟的一輩抱有,年輕的一群亦然,因此他們才會希望宣揚港獨的領袖能夠有深入的論述。不過,縱然港獨思潮後來嘗試建構出一套理論,卻遠遠未足以說服大多數市民支持他們的論點,故此港獨思想一直未在社會中成為主流,不少年輕人也對這個命題表示質疑。
好奇心誘發搜索
但搜索代表支持?
縱然港獨一直未成氣候,可是這幾年來「港獨」二字不斷在媒體上出現;在疑惑、好奇、以及探究的心態下,人自然會利用不同渠道了解不熟悉的事。google作為現今互聯網世代中最多人用的資訊平台,多人在此搜尋實不難理解。但搜尋並不一定表示同意,不宜過度解讀。
根據2017年中大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數據顯示,15至24歲的香港年輕世代中,支持港獨者僅剩15%,反對港獨更增加至43%,相比起2016年間年輕人支持港獨為39%,數字明顯下降。統計數字正好反映出,大部分年輕人並不支持港獨,甚至在這三年間愈來愈不支持港獨。
將反政府舉動直接等於港獨
忽視溫和路線人士
可是為何「港獨在年輕一輩間不斷壯大」的印象在這三年間一直存在?甚至造成了不少中間立場人士的恐慌?只因現時社會瀰漫立場先決的風氣,許多複雜的事情都只以立場定論,令中間溫和路線的人在人人旗幟鮮明的環境中,難以被他人看見。
例如最近的民主牆事件,不少人只是反對大學校方控制言論,並非支持港獨思潮。可是,不少人卻把支持學生可自由在民主牆發言的立場,直接與支持港獨扯上關係。這樣其實只會簡化民主牆事件當中的矛盾與細節,令人變成只可非黑即白:支持保持民主牆言論自由的人就是支持港獨立場;若要反對港獨,則要與校方同一陣線,拒絕一切港獨言論出現。
這種將反建制、反政府的舉動都歸納為支持港獨的思維,不單令那些只想支持言論自由但反港獨的人無言以及感到委屈,更使得溫和民主路線在香港難以繼續發展,最後只會令社會走向兩極。
一小撮人可以代表全部?
非友即敵社會讓中間立場被消音
另外,一小撮年輕人懸掛港獨橫額就代表所有年輕人都支持嗎?情況就有如一個中年人支持港獨,並不代表全部中年人都支持港獨一樣,年輕一輩間也有持不同立場的人,而且是大多數:哪怕僅3.1%年輕人認同自己只是「中國人」,但不可忘記只有15%年輕人支持港獨,絕大部分(63%)年輕人自認是「廣義香港人」(即香港人及中國的香港人), 亦即是大部分年輕人在身份認同上,都並非偏激份子,更不是港獨支持者。然而,因為這幾年來香港社會變得愈來愈非友即敵,而要判斷敵友必須以立場定論,因此立場鮮明的人士,尤其是港獨領袖與強硬建制派的言論便更受人注目,因為大眾都好奇充滿未知數的港獨思潮會如何發展,而那些強硬建制派人士又會如何回應。在此情況下,公眾平台充斥着有關港獨的消息,令人產生港獨一直壯大的錯覺。再加上因為港獨領袖都是以年輕人為主,使人直接將港獨與年輕人畫上等號。可是,這樣的連結並不公允,更是誤解了大部分不支持港獨的年輕人。
軟性手法可解社會矛盾
惜過去未可作正確決定
社會若一直只停留在港獨命題上發展也不健康。從數字可見,港獨並非香港的主流思潮。一小撮內心充滿不滿與憤慨的人因為現實種種原因,只好尋求港獨出路。其實只要讓年輕人看清港獨只是部分人為了自身利益而製造的假象,繼而將現時的癥結解開,給予他們表達訴求的空間,讓他們感覺到政府有誠意聆聽與幫助他們;他們對現況的怨憤自然會減退,自然不會做出情緒主導的行徑。可是現時不少手握權力的人,未能準確地作出聰明的判斷,不單令民間情緒反彈,更使人有感這些人作出決定時只為一小撮既得利益者,而非社會大眾的福祉着想。
必須要留意,「港獨的情緒」和「真正鼓吹港獨」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今天的香港,前者可以是對現狀不滿的宣洩,這亦是很多被視為港獨的年輕人的實況,他們當中的絕大部分一直都停留在這個層面,還沒有(或是不敢直接面對)把港獨成為議事日程。從這幾年對獨立、自決、本土定義的混淆不清,以及實現港獨的可行性和行動策略的闕如,便足以反映。他們和一些危言聳聽的人相反,今天的港獨,仍遠不是一個政治運動。口號喊得最響的,只是那些企圖利用回歸以來累積的不滿和迷失而混水摸魚的政治投機者。港獨議題在香港已被集中討論接近三年。這三年間香港變得高度政治化,不少中間派市民感到相當疲憊及無力,更不想再因為政治爭執而引起更多社會矛盾。而要改變,必須對症下藥——既然梁振英政府過去的高壓管治根本無法完全消滅港獨,那麼今屆政府應該轉換方式,剛柔並濟,放下身段,仔細聆聽訴求以及盡力滿足市民的合理要求,紓解那些受到港獨論述誤導的年輕人情緒。
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人人都曾年輕過,在追求個人及社會的崇高理想的過程中,遇到挫敗時難免會沮喪甚至迷失,但同時亦會在錯誤中學習成長。正因如此,社會很多時要對年輕人更有耐性更加包容,因為我們期望有一天,他們會把社會曾經給予自己的機會,以同樣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其他人,香港才可以成為一個真正多元又和諧的社會。
上文節錄自第81期《香港01》周報(2017年10月9日)〈別把年輕人變成真港獨〉。
瀏覽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敬請留意10月9日星期一出版的第81期《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