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NASA華裔太空人訪港 焦立中:人類登月啟發夢想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首位NASA華裔太空人焦立中 (Leroy Chiao)應 STEAM 國際幼稚園邀請,訪港進行講座,分享他成為太空人的過程,以及興趣如何推動他一步步學習,去達成自己多年夢想。
記者:廖廸莎

首位NASA華裔太空人焦立中一共執行四次太空任務,包括六次太空漫步。(廖廸莎攝)

受登陸月球啟發 立志成為太空人

57歲的焦立中於美國出生,曾在美國太空總署 (NASA) 工作15年,一共執行四次太空任務,包括六次太空漫步,是首位進行太空漫步和擔任升空指揮官的華裔太空人。如此輝煌成就的起點,原來要追溯到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月球。當年,焦立中只有8歲,他窩在黑白電視機前,見證住兩位太空人首次在月球漫步。那一刻,他就決定要成為太空人。

因為這一個決定,縱然他年紀小小,已為自己定下許多計劃。為了成為太空人,他必須保持健康的身體,而且要上大學學習工程,於是他發憤圖強,成功考入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在取得化學工程學士理學位、理學碩士和博士學位後,焦立中成功獲得NASA取錄,與20多名來自美國各地的尖子一起訓練。

焦立中十分鼓勵小朋友去學習不同知識、追逐自己的夢想。(廖廸莎攝)

駕駛俄羅斯聯盟號 擔任升空任務指揮官

雖然焦志中花了30年才終於加入NASA,不過這只是第一步。在NASA,他必須接受多項訓練,包括體能訓練和適應訓練。經過4年的訓練,他終於執行第一個航空任務,在太空進行兩星期的科學實驗。

而在他太空人生涯中,其中一個里程碑是在2004年,他擔任俄羅斯聯盟號的副駕駛員,將太空船駛往國際太空站。同一個任務,他成為國際太空站總指揮官,在太空船上度過了6個半月,每天接受3個半小時的訓練,與俄羅斯人朝夕相處,甚至因此學會了流利的俄文。

完成長達6個半月的任務後,他覺得自己已達到太空人事業的頂峰,是時候將目光放到其他領域。他開始運用自己的航天科技知識,加入白宮擔任航空政策顧問、研發太空鞋和其他太空設備,繼續向航天科技作出貢獻。

探索浩瀚宇宙是不少人嚮往的夢想。(太空館照片)

興趣是學習的最佳動力  主張 STEAM 模式

焦立中對航天科技從一而終的熱愛,其實自小就一步步建立。目前香港教育制度正實踐STEM模式,即集中科學 (Science)、科技 (Technology)、工程學 (Engineering)和數學 (Mathematics)的知識更新,但焦立中主張學生應由幼稚園開始接受 STEAM 教育,加入藝術元素(Arts),令學習更多元。

他說,雖然小時候並沒有所謂 STEAM 教育模式,但他自小就喜愛飛機,會自己畫設計圖、用木頭造模型、造小飛機試飛,其實都是由興趣使然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他經歷許多次失敗,但在興趣的推動下,會願意屢敗屢試,而且學習更多不同的知識來造小飛機,務求成功。

焦立中認為,STEAM 教育模式可以讓小朋友接觸到更多不同範疇的知識,更容易找到自己的興趣,亦對不同範疇都更有自信。他有兩位10歲的小朋友,兒子自小喜歡機械人,女兒喜歡畫畫。為了造機械人,兒子會畫許多設計圖、砌積木,開展他在藝術或工程學上的興趣。而女兒原本對自己的數學沒有信心,但在 STEAM 教育下,因為她喜愛藝術、美麗的建築,她現在也會主動去學習數學和物理,成為很大的推動力。

焦立中十分鼓勵小朋友去學習不同知識、追逐自己的夢想:「人生是一個過程、一個旅程,我們應該做夢,或者你可以成為第一個上火星的太空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