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立會選舉】港澳選舉大不同 泛民長期弱勢 無爭普選議題
9月17日星期日是澳門4年一度的立法會選舉,雖然都是特別行政區,但澳門選舉的基本形勢與香港大不同。目前33席議席中,只有14席由直接選舉產生,泛民得票長期只有約25%,與香港的泛民得票遠超建制不同;其餘間接選舉和委任議席,長期由建制派壟斷。
8月颱風天鴿襲澳,一場風災掀起澳門市民不滿政府施政,澳門大學副教授余永逸認為,傳統親北京社團選票或會流向同鄉會或中間路線建制派,但澳門問題專家譚志強認為,風災因素對整體形勢影響輕微。
《香港基本法》定明行政長官、立法會最終達致普選,但《澳門基本法》無訂明最終普選行政長官的條款,立法會更列明要有委任議席,學者認為,民間對民主、普選的呼聲不高,勿用香港的眼光看選舉訴求、民情和形勢。
風災議題無改基本格局
8月颱風天鴿襲澳,造成10人死亡,經濟損失超過115億澳門元。究竟風災對澳門選舉有多少影響呢?
本身是澳門人、曾在港澳擔任時事評論員的澳門問題研究專家譚志強認為,風災對選舉形勢基本無影響,「澳門內港水浸的問題持續多年,解決方案亦早已討論過,只是利益團體不願遷出內港碼頭,市民都知道是政府『廢』,根本無期望。但風災後氣象局長下台,既得利益者願意遷出碼頭,政府又與內地商討防災,令風災難以變選舉議題。」
但澳門大學政府與行政學系副教授余永逸認為,建制派分為傳統親北京社團(街總、工聯、婦聯)、同鄉會和博彩商人板塊,傳統社團票倉是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但災後初期不敢批評政府,亦無動員義工救災,可能令選票流向其他建制派。
直選只佔四成議席 7席選舉後特首委任
澳門的選舉制度和形勢,與香港大不同。澳門立法會一共有33個議席,當中直選只有14席,以比例代表制選出;間接選舉類似香港的功能組別,有12席,長期由建制派壟斷,從未有民主派當選;另外7席由行政長官崔世安在選舉後直接委任。
有競爭的14席當中,有24組名單參加選舉,全澳門單一選區。雖然和香港一樣都是用比例代表制,但香港使用「最大餘額法」計算選票,而澳門則用「改良漢狄法」,即將名單的總得票,接候選人的順序,除以「1、2、4、8」等再計算選票,主流大名單的首兩席機會較高,而細名單所需票數低至約7,000票就可以取得一席,以往有紀錄輸贏曾在數十票之間。
上屆12席間選議席全部自動當選,本屆選舉就有15張名單競爭,但全部都是建制背景。
民主派得票僅兩成
澳門總人口共64.8萬人,其中外地僱員及准許居留人士約18萬,登記選民有30萬名,泛民得票率一直只有約20%,與香港的泛民建制「六四黃金比」有很大差異。
譚志強分析,在14席直選議席中,有7席由不同的博彩利益集團瓜分,只有剩餘7席由民主派爭奪,「上屆民主派『大勝』拿到4席,這屆形勢也只是坐三望四。」
余永逸亦指,本屆選舉民主派分裂,但得到3席或4席對基本形勢幾乎無影響,關注重點除了看較進取的民主派蘇嘉豪能否進入議會外,還應關注中間派的林玉鳳能否當選。
基本法無普選承諾 政治立場非投票因素
澳門選民中,超過54%在中國內地出生,澳門本地出生的選民只有逾38%,譚志強笑稱,澳門並無香港、台灣那樣的「本土派」和本土議題,亦難以像香港那樣,以爭取普選為目標。
《香港基本法》定明行政長官、立法會最終達致普選,但《澳門基本法》行政長官並最終普選條款,立法會更列明要有委任議席。譚志強指,要特首選舉就要中央同意、本地立法,立法會普選更要修改基本法條文,與香港有目標去爭取時間表路線圖大不同,澳門更鮮有爭取普選的呼聲,「爭取派錢的呼聲就有。」
根據港大民意研究計劃2016年底民調,澳門市民最關心的是民生問題(73.6%),其次是經濟(21.7%),表示最關心政治的只有1.4%。
首投族未必有利民主派
本屆立法會選舉,30歲以下的「首投族」超過13,000人,但年輕人多並不一定對民主派有利。
余永逸指,澳門的首投族或年輕人,不似香港或台灣,對民主、政治熱衷和關心,更務實,加上澳門年輕人沒有「廢青」的問題,起薪點超越香港,亦一直有增長,反而擔心民主派或進取的行為影響社會。
譚志強分析,首投族或主要跟家庭、學校、社團出身投票,「投票切合實際利益,多於政治認同。」
澳門式蛇齋餅糉
上屆選舉,澳門廉政公署最終起訴兩名社團成員涉提供免費餐飲及車輛接送,呼籲會員投票支持民建聯的陳明金名單,兩人被判賄選罪成,分別入獄15及18個月。
譚志強稱,近兩屆選舉廉署嚴厲執法,廉價飯局、國慶抽獎等涉嫌買票、賄選活動有所收斂,並不會明目張膽,但蛇齋餅糉就一直有。余永逸亦指,一到選舉當日,賭場派專車接載員工去投票的畫面隨處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