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料明年中重開 古諮會撐重建或改建倒塌部份

撰文:王潔恩
出版:更新:

前中區警署建築群「大館」曾出現外牆倒塌。馬會預料,除涉及倒塌的建築外,預計「大館」將於明年中開放。
馬會早前提出3個復修倒塌建築方案,包括「重建」、「改建」及「保留」。今日(6日)古物諮詢委員會進行討論,支持以「重建」或「改建」方案進行復修。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總監張亮表示,會繼續商量其建議,並由發展局決定。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總監張亮預計,「大館」可於明年年中開幕,但涉及倒塌的建築或未能同步。(王潔恩攝)

政府早前聯同賽馬會推展前中區警署建築群活化項目。在施工期間,前已婚督察宿舍曾出現外牆倒塌事件。

事件發生後,馬會選出3個修復方案。三個方案之一的「重建」,旨在以現代物料還原古蹟舊貌,外觀難辨新舊;「改建」則指重建損毀部分並加強結構,外觀能分出新舊新部份;「保留」即保留倒塌歷史,倒塌部分改建為庭院。

馬會承擔修復支出

馬會慈善及社區事務總監張亮表示,暫時未知修復成本,但會承擔所有費用,而選項成本不是決定性因素。

他又指出,未來會繼續討論古諮會意見,並會按程序諮詢政府意見,暫未有決定。他預計「大館」能於明年中開放,但倒塌的大樓或未能同步。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認為,「重建」及「改建」方案各有利弊,希望馬會能盡快找到共識,定下修復方案。(王潔恩攝)

委員普遍認同「重建」及「改建」

經歷約兩小時討論後,委員普遍認同「重建」及「改建」方案。委員們稱,倒塌事件是人為錯誤而非自然災難,故無必要留下倒塌部分紀念,反對「保留」方案。

在「重建」方案中,有委員指文物保育在於「忠於原著」,使用其方案能確保還原古蹟舊貌,加上建築位於建築群前方,保留原貌可確保觀感。不過,亦有委員擔心,當在重建位置加入現代設計,會做建築變成「不倫不類」。

在「改建」中,有委員認為方案較有可持續性,更可令大樓應付更多人流。有委員則指,新舊設計交融可確保觀眾了解歷史,對比完全保留原貌,更能使觀眾一目了然。

舊中區警署其中已婚警員宿舍倒塌。(資料圖片)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指出,「重建」及「改建」方案各有利弊。他認為,前者主張重建樓宇倒塌部分,故外觀上難辨倒塌前後分別,或對歷史造成不尊重。而後者會加入現代建築元素,加上設計至今未明,或會引起爭拗。

委員建議龍津橋展廊多著重歷史教育

古諮會亦就九龍城龍津石橋保育作出討論。建築署早前提交文物影響評估報告,建議原址保留龍津橋,並興建約30米闊、逾200米長的長廊,讓公眾欣賞石橋。

有委員批評其環境設計「喧賓奪主」,附近更有商場,使市民無法真正欣賞石橋。亦有委員指設計無法表現古時生活,且介紹只集中一點,或使觀眾興趣大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