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籌發售港人首置上車盤 港府交房協機會被看高一線
港人首置上車盤地從何來,據悉港府其中一個方向,是考慮以公私營合作方式,利用發展商手上的農地,拓展上車盤單位。
究竟這些單位日後會如何推售,以及由那一個機構負責?消息指,現階段似乎是由房協統籌的機會被看高一線。
過去40年香港的資助出售房屋項目,主要由房委會、房協籌建及推售;而市建局近年亦曾把啟德項目煥然壹居部份單位,轉為資助出售單位發售。
房委會過往在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多個項目,與發展商有豐富的交手經驗,惟私人參建居屋過往的建築質素備受批評,顯示房委會監管效果未如理想。此外,房委會一貫服務宗旨,是為「有住屋需要的低收入家庭,提供可以負擔的租住房屋,並透過推出資助出售單位,協助中低收入家庭自置居所」,而過去亦曾否決把服務範圍擴展至夾心階層。
市建局統籌需修改法例
至於市建局則恐爭議太大,因根據《市區重建局條例》及《市區重建策略》,市建局職責是重建發展、樓宇復修、文物保育和舊區活化,推售煥然壹居已被視為有「踩界」之嫌,再作馮婦機會似乎不大。
房協靈活性高、阻力少
至於被視為房屋政策「實驗室」的房協,當年推售的夾心階層住屋計劃,性質和首置上車盤類同,而且1998年港府推行混合發展項目時,亦曾與房協簽約,由其負責鴨脷洲及西九龍兩個項目的銷售統籌事宜,房協當時的工作,主要代政府把單位出售及執行轉售限制。
消息指,選擇房協的另一個好處,是房協靈活性較高,與港府多年合作無間,相對推動計劃阻力不如房委會般大,而計劃規模亦可因應情況作出調整。
當年的混合發展模式,亦曾引起爭議,因發展商在興建單位後,需要把3成單位交予房協,以優惠價格售予中低收入市民,最初期構思是在眾多大廈內抽取若干比率單位銷售,但卻引起拖低私樓價格的質疑,當局及後作出調整,把抽取單位改為以整幢大廈處理,惟亦有人擔心發展商處理有關樓宇的建築質素會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