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停進口「24味」回收廢料 回收基金撥2千萬助業界購機器分類
內地將於今年底起,禁止進口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等24類固體廢物,相關政策對本港回收業帶來影響。香港環境保護署「回收基金」預留2,000萬元,推出「標準項目」計劃,資助本地回收商購買塑料分揀機及造膠粒機等5部機器,每項申請上限金額可達100萬元。
內地將於今年底落實收緊俗稱「24味」的24類回收品進口,包括廢塑料、未經分揀廢紙、廢紡織原料、釩渣等固體廢物,令本港處理廢塑膠及廢紙回收商,面臨難以出「貨」。由環保署成立的10億元「回收基金」,今(4日)起推出「標準項目」計劃,預留2,000萬元資助業界,以處理廢塑料成為塑膠產品的原材料,即膠粒,即日起接受申請。回收商遞交項目申請表後,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審批期間,已可按需要購買包括塑料分揀機、塑膠樽標籤和樽蓋去除機、清洗機、烘乾機及造膠粒機,每項申請資助上限最高可達100萬元。
每間公司最多可申請300萬元資助
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環境管理部總經理方湛樑表示,每次申請該項目,可購買多於一部或以上機器,而每間公司最多可申請3個項目,即300萬元資助。他續說,回收商申請項目後,翌日可購買機器投入運作,但須遞交採購程序、處理膠粒數量等資料,待署方檢查運作過程符合資格,便可獲批資助,預料最快下年年初能批出首批資助。
對於有質疑計劃打壓小型回收商,回收基金諮詢委員會主席郭振華表示,本港現時每日回收廢塑膠量多達300噸,佔整體回收量約1成,加上近期廢紙回收價下跌,擔心若回收品不符內地進口資格,將堆積在本港,「針對內地調整政策,作出最快應對模式,先解決入口問題。」
此外,回收基金亦預留5,000萬元,回收商可申請資助購買碎紙機、運輸帶、鏟車和打札機等機器,亦可申請資助額外聘請人手鼓勵業界採用回收壓縮車,以提高運輸廢塑料和廢紙效率,並於今日(4日)起接受申請。
環保署副署長郭黃穎琦則指,2018年初擴大環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在全港各區資助成立的18個回收中心服務範圍,在私人屋苑及住宅樓宇收集廢膠樽,並研究推行由政府中央收集廢膠樽。
港府雖然為回收業界預留資助,但業界仍面對其他問題。內地新政策對回收廢塑膠料及廢紙的質量要求提高,例如主要接收的三類廢紙,包括報紙、辦公室用紙及瓦通紙,不能夾雜其它廢紙。此外,處理回收的機器較大,但本港大部分回收商的用地較小,即使成功申請資助購買機器,也未必有足夠地方放置機器。
綠惜地球發言人指,回收基金的資助措施有助回收業界應對內地新政策,不過回收商即使獲資助,亦面對回收品無法出口內地的困擾,預計本港業界仍要經歷至少數個月的艱難期。綠惜地球又認為,除環保園外,政府應增撥土地,用於儲存及分揀場地等用途。長遠而言,局方亦要盡早推出「廢物按量收費」和「塑料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的法規,創造更大的減廢誘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