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鴿襲澳門・採訪手記】「好彩香港記者在」或是被拒入境的答案
香港人對澳門的印象,既熟悉又陌生,電視台撤銷駐澳門記者站後,本港傳媒對澳門新聞的關注度亦漸漸降低,自己上次到澳門採訪已是2014年反對離任特首和高官保障制度遊行(反離補遊行)後的跟進報道,想不到事隔3年再到澳門,要報道風災和死亡。
在澳門不止一次聽到當地記者同行說「好彩香港記者在這裡」,不過聽到後沒有半點快慰,反而是無奈和哀傷。或者這就是日前5名香港記者對澳門的「內部保安的穩定構成威脅」、被拒絕入境的答案。
官方從無公布失蹤者名單
《香港01》的採訪隊在澳門除下八號風球後,分批從陸路和海路到澳門採訪風災,連日來接力通宵守候三個水浸的停車場,前後拍攝到消防員找到四名遇難者。然而在香港,消防或警方一般會公開失蹤人數和詳情,但在澳門,一切都是靠「路邊社」消息拼湊出來。
23日晚澳門當局記者會說,灝景峰、恆德大廈、典雅灣共有十多人報稱被困,但這十多人的資訊從何而來?有無家屬報警?記者會無交代。之後政府亦再無更新搜救的進度,哪個停車場懷疑還有人被困,只能靠現場看看有無家屬守候。資訊不透明,謠言滿天飛,一時傳有七人車被沖走,一時傳撈出一家五口,只能多次往返幾個現場反覆求證。事後有人因轉發謠言被捕,又是另一值得對言論自由深思之事。
25日晚7點多,風災第10名遇難者的屍體被抬出來,消防區長接受傳媒訪問時,才首次公開原來這個停車場有人懷疑失蹤,有市民報稱看到十多人進內救車後無再出來,這也是23日晚官方記者會後,首次公開報稱失蹤的詳情。聽到這裡,心已涼了一截,可幸的是,另一個通宵等待後,證實再無人被困。
香港新聞已push 澳門傳媒要hold稿
在外地採訪,常要與當地同行互通消息,特別在內地,不少內地記者掌握很多資訊,但因為新聞封鎖,常希望香港記者求證後把消息發放出去。想不到在澳門,也有這些感覺。
首日到澳門(24日)遇上當地同行,她說:「我們真的很憤怒,昨晚的記者會澳門記者都『纏着官員追問,平時我們不會這樣的。』」甚至有澳門同行說,近年香港記者鮮有到澳門採訪,少了人幫他們問一些不敢發問的問題。
到25日恆德大廈消防區長公開懷疑10多人被困的詳情時,《香港01》和其他香港傳媒早已把這條新聞「推送(push)」出街,但現場的澳門記者卻收到指示要「hold住」(暫緩),未幾,澳門保安司司長黃少澤就到現場,重申只有一名家屬求助。
有不止一位澳門同行說,若非香港記者在現場,當局很可能隱瞞死亡數字。我不知道他們為何有如此看法,或者這只是恐懼,又或者這種恐懼本身,在香港已是難以想像的。
司長乾淨的皮鞋
災後遇上官員落區探訪是平常事,記者25日在十月初五街報道解放軍協助清理街道時,遇上澳門特區政府的第二把交椅、行政法務司司長陳海帆。那時已是正午,解放軍已在清理了半天,居民對香港傳媒說,連日來一個澳門官員和清理人員都看不到的新聞也早已傳遍澳門。
陳海帆出現後便接受完澳門和香港電視台「扑咪」(即記者遞咪訪問),正準備離開時,我們遲了一步,準備補問問題,同事衝上前先問問她為何到十月初五街,一句例牌問題,她也例牌答「一齊清理垃圾」,亦無回應記者追問是否澳門政府能力不足而需要求駐澳解放軍協助。
想不到,她匆匆回答完清理垃圾後就離開,前後約5分鐘,記者欲拍攝她清理垃圾和慰問災民,但這畫面卻完全沒有出現,只好把她乾淨的皮鞋拍下來。事後附近居民怒斥她演戲,甚至戲也不願演。澳門行家看完後,拍手稱快,慨嘆他們根本不敢這樣處理新聞,亦指官員也習慣毋須在鏡頭前演戲。
新聞不歌頌不嘲諷
在外地採訪,時刻提醒自己,不要把香港的固有想法帶到當地,但亦提醒自己,要保持批判思考。
處理解放軍進城協助清理的報道時,亦記住這一原則,不歌功頌德,亦不冷嘲熱諷。我們採訪了當地居民歡迎解放軍,以及有軍人中暑抽搐,亦有提及有澳門人擔憂一國兩制淪陷,更要指出香港人為何擔心和警惕。
有香港的普通話傳媒記者朋友抱怨道,他只能全天候跟隨解放軍做直播,完全沒有時間採訪其他角度。事後回想,自己的報道雖然換來不同立場的讀者、站在各自的觀點上批評,但這篇報道總算沒有讓自己留下遺憾。
內部保安威脅的答案
《香港01》和其他傳媒一樣,派出多隊採訪輪流到澳門「接更」,想不到在另一個風暴「帕卡」襲澳前,澳門卻禁止包括《香港01》、《蘋果日報》、《南華早報》等5名香港記者入境。
當局說是記者入境對澳門的「內部保安的穩定構成威脅」,究竟是何等威脅,當局拒絕透露。但或者在我心中,澳門同行的一句「好彩香港記者在這裡」,就是答案。
回港後再想,澳門傳媒不是沒有競爭,亦非前線記者沒有原則,而是新聞自由很脆弱,但願香港不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