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導演張經緯新作《少年滋味》:新一代小孩未被尊重為個體
2009年憑紀錄片《音樂人生》奪得金馬獎,導演張經緯與青協合作拍攝的紀錄片《少年滋味》,紀錄9位由10至24歲少年的生活,揭示新生代如何應對壓力及困難,對人生及未來有何想像。
該片即將於香港國際電影節下月首映,門票現已開售。
中大校長沈祖堯看畢試映後於網誌內表示,驚訝青少年「活得不開心」,令他反思「活得快樂應比成就更重要」。
77分鐘揭示身分認同學習壓力問題
紀錄片由2014年12月開始,一眾主角參加一場萬人音樂會,歡笑背後各有故事。
16歲風紀隊長Angel需執行校方紀律,又要表達學生意願,常處於兩難。優才生Vicky背負擔任老師的父母期望,不知何故「夢想」是要當上醫生。生於青海的新移民華仔,6歲來港後卻從未喜歡這城。還有曾被同窗欺凌的凱婷,以及被功課擠得喘不過氣來的小學生Nicole。電影記錄了一眾主角的多次訪談,他們談論着夢想時,卻同時揭示社會的種種問題。
新一代小孩多被視為「父母的期望」,又或是「老師的成就」,並沒有人尊重他們為「個體」。
張經緯:希望觀眾反思
張經緯說,決定開拍時至音樂會只差數星期,要於短時間內、從逾萬名參加者中選出30位參與者,難度甚高,他僅能憑直覺、經驗選人,「例如『拔萃』(校名)有何象徵意義,要本地人才能知道」。由於拍攝需與少年多次訪談,故最後只餘9位主角。片中談及少年人學習壓力,學校大多追求成績,張經緯認為,新一代小孩多被視為「父母的期望」,又或是「老師的成就」,並沒有人尊重他們為「個體」。
片中多由主角說出自己的喜與樂,藉以反映社會潛藏問題,張經緯說,自己習慣"Don't Jump Into hot spot":「紀錄片需要有距離感,隔岸觀火更能完整表達社會問題。」他續稱,《少年滋味》並非勵志片,不會令人短暫麻醉,反而希望改變觀眾想法及態度,「例如,片中有個肥妹被同學歧視,其實當初不是也有人去信廣管局、歧視欣宜嗎?」他坦言,紀錄片並非旨在搶票房,僅希望能引起觀眾反思,日後對身邊人多一份同理心。
人終要長大,沒得說不長大……那長大吧。
沈祖堯觀後感:讓孩子去做夢吧!
中大校長沈祖堯看畢紀錄片後,於網誌撰文,驚訝電影中幾乎每個少年的訪問,都帶出「我活得不開心」的信息,只有參與萬人合唱團合演,才是最快樂的一刻,但演唱完畢即又回到不快人生,就連身邊的家長亦不見得快樂。他反思,孩子不快樂,或因父母將夢想和期望放在他們肩上,社會價值都放在經濟和物質的回報上,他勸勉道:「人生能快樂無憂的時間不多。讓他們去做個美夢吧!那怕是不賺錢、不成名的。人生活得快樂不是比『成就』更重要嗎?」
天天和朋友唱歌,環遊世界,死而無憾。
香港不是更好,只是比中國好一點。
張經緯作品:
2005年:劇本《天水圍》,獲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HAF大獎,由許鞍華導演拍成《天水圍的夜與霧》2008年:《歌舞昇平》 (紀錄長片)2009年:《音樂人生》(紀錄長片)第46屆金馬獎勇奪最佳紀錄片、最佳剪接及最佳音效。第29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新晉導演獎2010年:《墨綠嫣紅》(劇情短片)2011年:《一國雙城》 (紀錄長片)2012年:《驚濤洶湧》 (劇情短片)2013年:《青洲山上》 (劇情短片)2014年開鏡:《藍天白雲》(劇情長片)2016年:《少年滋味》(紀錄長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