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IFF】電影節首辦口述影像放映 將電影「說」出來
盲人賞戲,聽起來不可思議,有心人卻將不可能變可能。
香港盲人輔導會創辦口述影像計劃,把電影「說」出來,讓視障者共融賞戲,今年更首度與香港國際電影節合作,推出4場設有口述影像的場次,電影包括《哪一天我們會飛》、《華麗上班族》、《暴瘋語》以及《五個小孩的校長》等,分別於3月29日至4月4日公開放映,公眾人士也可憑票進場,用另一種角度享受電影。
「說」電影的竅訣
Stella是口述影像的義工之一。從前任職港台,Stella一向口齒伶俐,早年得悉盲人輔導會推出計劃,她遂決定接受約15小時培訓,成為義工。她指,為一套電影製作口述影像旁述,需花60小時:將整套戲細看6、7次,記下無對白的時間,再構想旁述要說甚麼;寫旁述甚有難度,因要選出哪些元素屬重要情節,太多旁述會令觀眾吃不消,用字也要精準:「微笑、甜思思笑、還是露齒笑、抱腹大笑,不同情緒的說法會不同,若有笑聲還能分別,但沒有聲音的話就要小心處理。」
先將電影由頭睇到尾看1至2次,其後每5分鐘停下來,記下沒有對白的秒數
若對白太多,則要篩選重點及想清排序,避免令觀眾吃不消
切忌與對白疊聲
要留意場境轉換,以及人物描述
以平常語氣旁述,讓觀眾聽得舒適
用字要精準,如要分清楚微笑、甜笑、露齒笑,或是抱腹大笑
曾口述數十套電影,Stella直言李小龍的戲最很難詮釋:「打戲有些基本動作,如踢腿、環掃、被摔下、摔到幾丈遠也有分別,視障人士的認知不同,我們會用顯淺的形容詞;如想透過電影學習新事物,就要再作衡量。」她笑指自己亦要多閱讀,才可吸收足夠詞彙,不斷提升用字準確度。
不過,Stella回顧自己於戲院作口述影像,散場時不少觀眾哭了,她也滿是感動:「當然那套戲本身也感動,但有觀眾哭了,證明我有效傳達電影訊息,他們很理解電電影說甚麼,才會有情緒。」
香港口述影像發展遜歐美
香港盲人輔導會早於09年推出盲人電影導賞會,所謂口述影像,是指專為視障者而設的口語傳播技巧,讓視障者重新接觸視覺資訊。該會其後於2011年得到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轄下「創意香港」辦公室支持,舉辦「香港電影口述影像發展計劃」,邀請台灣、美國口述影像專家培訓義工,至今已舉行16場欣賞會,製作12套口述影像電影光碟,如《桃姐》、《唐山大地震》、《單身男女》等。此服務在歐美國家甚為普及,惟在香港仍為起步階段,至今有逾百人接受培訓,但僅有約30名義工參與日常運作。
香港盲人輔導會訊息無障礙中心經理陳麗怡指,口述影像在香港不算普及,當初舉辦計劃只是「摸著石頭過河」,幸得不少義工及電影公司支持,富裕社會仍願照顧弱勢,足見港人樂於助人;每場欣賞會後皆設座談會,陳麗怡希望交流電影心得之餘,亦讓更多人認識口述影像。盲人輔導會將於本26日(口述影像服務推廣日),於電影《點五步》首映時配上口述影像服務,讓視障者同步享受電影樂趣。
小學生參與 培養同理心
除了放映會及座談會,口述影像計劃包括與小學合作,由義工擔任導師帶領學生為電影作口述影像,旨在讓小學生更能體會視障人士的需要。計劃包括,安排學生先蒙上雙眼「聽」電影,其後再由學生撰寫及錄製旁述,再交由視障人士給評語。
最新練習的電影為《星願》,有份參與計劃的小五學生事後分享,錄製旁述時十分緊張,怕有錯漏或讀得太遲,部份學生則忘了交代場景轉換,結果令觀眾聽戲時造成混亂。負責給評語的視障人士May笑言,感受得到導師和學生的用心,感激口述影像計劃能助她重拾賞戲樂趣。
除了電影,香港電台拍攝的節目,部份也設有口述影像,例如: 「非常平等任務」。盲人輔導會提供借閱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