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角膜移植或等逾年 近視、白內障、80歲都可捐 捐贈量增4成

撰文:朱韻斐
出版:更新:

僅0.5毫米厚的眼角膜,既脆弱又重要,如因意外或病變致混濁、疤痕或穿破,患者視力就會受損甚至失明。約5、6年前,每年約500病人等候移植眼角膜,盼重見光明;過去10年捐贈數字呈上升趨勢,現時輪候人數大減40%至300人,而捐贈數量增4成,2016年接獲276片角膜捐贈。
有前線眼角膜聯絡主任見證香港人愈來愈接受器官捐贈,但仍有不少逝者生前未有表達意願,家屬即使支持器官捐贈而不敢代為決定。醫護再次建議市民主動向家人分享自己的捐贈意願。

過去10年本港眼角膜捐贈數目

眼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一層透明薄膜,厚度約0.5毫米,如隱形眼鏡一般。若因意外或病變令眼角膜混濁、有疤痕或穿破,患者的視力會受損甚至失明,就需要接受眼角膜移植手術。香港眼科醫院顧問醫生黃穎兒指,最常見的情況是病人眼角膜水腫、內皮細胞退化病變,令眼角膜功能受損而需要移植;其次是因創傷或炎症令它出現疤痕。

眼角膜是眼睛最前端的一層透明薄膜,厚度約0.5毫米,如隱形眼鏡一般。(醫管局《捐贈眼角膜拼出光明新生單張》截圖)

根據醫院管理局數字,2007年共有198片眼角膜捐贈,回顧過去10年捐贈呈上升趨勢,至2016年已增至每年276片,升幅達40%。捐贈數字上升令病人直接受惠。

黃穎兒醫生憶述,約5、6年前每年約有500病人等候眼角膜,現年輪候人數大減至300人;最長輪候時間由3至5年,大減至現時1年3個月,部分緊急個案,例如創傷令眼角膜穿破,更有機會即時獲安排移植手術。

眼角膜受損或要施手術,甚至角膜移植。(視覺中國圖片)
黃穎兒(中)相信,輪候時間大減與政府宣傳、市民對器官捐贈接受程度、切割眼角膜技術改善有關。(朱韻斐攝)

目前眼角膜勸捐成功率為約40%

黃穎兒相信,輪候時間大減與政府宣傳、市民對器官捐贈接受程度、切割眼角膜技術改善有關。眼庫經理王雪文指,10多年前向死者家屬勸捐時,不少家屬會說無聽過捐贈、以「這時候不要過來煩我」等說話拒絕,相較之下,現時家屬的反應明顯較正面。

王雪文續指,現時眼角膜勸捐的成功率約為35%至40%,即團隊每接觸10名死者家屬,有3.5至4個家庭願意捐出逝者的眼角膜,較10年前29%有上升。每10名家屬中,更有一名是主動向醫護人員提出希望捐贈。王雪文認為,這數字在「自願捐贈」(opt-in)制度下不錯。

陸楚君(中)建議,支持器官捐贈的市民應主動向家人分享自己的意願。(朱韻斐攝)

每1萬死者僅300人初步適合捐贈

除了接觸主動捐贈的個案,眼角膜聯絡主任會每天翻查死者的病歷資料,初步篩選出潛在捐贈者並接觸家屬。全港5名眼角膜聯絡主任,每年篩查約1萬份死者病歷,當中僅300至400人初步適合捐贈,因為捐贈者需符合多項條件。包括年齡80歲以下、距離死亡時間少於12小時、沒有細菌或病毒感染等。捐贈關卡重重,即使獲家屬同意,眼角膜還要經過實驗室精密檢查,每10片捐出的眼角膜中會有1、2片的質素不能用作移植,會轉為教育和研究用途。

眼角膜聯絡主任陸楚君表示,不少病人家屬都支持器官捐贈,但由於逝者生前未有表達意願而不敢代為決定。陸建議,支持器官捐贈的市民應主動向家人分享自己的意願。

眼庫團隊獲醫院管理局2017年度傑出團隊獎。(朱韻斐攝)

眼角膜捐贈須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