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署健康行為調查 暴飲酒比率升至2.7% 97%食不夠水果及蔬菜
![衞生署健康行為調查 暴飲酒比率升至2.7% 97%食不夠水果及蔬菜 衞生署健康行為調查 暴飲酒比率升至2.7% 97%食不夠水果及蔬菜](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50123/959101598699622400761908.jpeg/tmdj3mlAkF9F_JqyF6PKRKowVzCUuCtFhFjrGIRY6xg?v=w1920r16_9)
衞生署今日(23日)公布2023年度健康行為調查報告,其中飲用酒精飲品方面,15歲或以上人士中,每月暴飲(即在同一場合連續飲用最少五罐啤酒、五杯餐酒或五杯烈酒)至少一次的比例,由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2%,增加至今次調查的2.7%;97%的受訪者攝取水果及蔬菜攝取量不足,比對上調查低約一個百分點。
![背心男腳步浮浮,黑衣男輕易地用手擋拳。 背心男腳步浮浮,黑衣男輕易地用手擋拳。](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41225/948538867730878464158279.png/xGv6RMsXhHM7-Oi-Ng2JGEJO96iL9KgUt5su0bebLtE?v=w1920)
![一名皮褸男嘗試出手阻止。 一名皮褸男嘗試出手阻止。](https://cdn.hk01.com/di/media/images/dw/20241225/948538872856580096849165.png/_mHL_Pt9fBg0iL0SVdnYBOhXdpCLSwGhTHCSq0xwkqs?v=w1920)
調查於2023年7月至11月進行,訪問了超過4,800名15歲或以上的陸上非住院香港人口。衞生署指結果顯示,香港市民普遍有一些不健康但可改變的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均是罹患常見非傳染病的重要風險因素。
.體能活動方面,14.8%的18歲或以上人士體能活動量不足,即未能達到世界衞生組織(世衞)的建議(即每星期進行最少150至300分鐘中等強度帶氧體能活動/最少75至150分鐘劇烈強度的帶氧體能活動/同等程度的中等和劇烈強度活動組合)。若與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24.8%比較,相關情況顯著改善,部分原因可能與社會繼新冠疫情後全面復常有關。
.水果及蔬菜攝取量方面,97.0%受訪者的攝取量不足,即每日食用少於世衞建議的400克或五份蔬果。是次調查結果與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97.9%)相若。
.飲用酒精飲品方面,15歲或以上人士中,每月暴飲(即在同一場合連續飲用最少五罐啤酒、五杯餐酒或五杯烈酒)至少一次的比例,由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的2%,增加至今次調查的2.7%。
.預防疾病措施方面,是次調查中有46.2%的50至75歲人士曾接受大腸癌篩查,比率較2020至22年度人口健康調查時的42.6%高。但就子宮頸普查,25至64歲的女士中曾接受普查的人為49.8%,較2020至22年度的調查低(52.1%)。
衞生署表示,已採取多項策略在學校、工作場所及社區推廣健康生活模式,包括均衡營養和恆常運動。就飲用酒精飲品方面,飲酒人士可利用衞生署的「電子飲酒篩查及簡要介入」工具,評估自己的飲酒風險和獲取適切健康建議;亦已推出「戒酒輔導服務先導計劃」,透過受資助的非政府機構,為被識別為懷疑有酒精依賴的人士提供免費輔導。
衞生署促市民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預防非傳染病,例如進行足夠體能活動、均衡飲食、保持健康體重、不吸煙和避免飲酒;又呼籲符合資格的人士盡快參加政府資助的癌症篩查計劃(包括大腸癌篩查計劃和子宮頸普查計劃;可瀏覽大腸癌篩查計劃的專頁和子宮頸普查計劃的專頁了解詳情)。市民亦可向醫生查詢有關癌症普查及定期健康評估的最新建議。
![](https://01web-strapi.hk01.com/upload/entrance_banner_a5093e637d.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