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恐龍化石|約百市民聽講座率先看真品:好開心,但我睇唔明
發展局昨日(23日)公布,香港首次發現恐龍化石,香港文物探知館今(24日)辦恐龍講座,並率先展出恐龍化石,吸引約百名市民觀賞。有到場市民感振奮,盼未來能於東北島嶼發現更多化石,亦有市民表示「好開心但我睇唔明」。
發展局文物保育專員指,已連同專家今日再登赤洲採集化石樣本,惟由於岩石堅硬,採集需時,未知何時有下一步研究結果。
香港文物探知館今日舉辦恐龍講座,邀請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脊椎所)副研究員裴睿和趙褀,分享有關中國恐龍的研究。
文物探知館演講廳可以容納110人,現場入座率約達8成。講座結束後,數十名市民排隊,率先觀賞恐龍化石。現場所見,該恐龍化石被放置於大堂中的展覽櫃。
陳先生:唔係好睇得到邊忽係個dinosaur
60多歲的參加者陳先生,觀賞完化石後說:「好開心但我睇唔明」,「成嚿嘢喺到,邊忽係個dinosaur(恐龍),唔係好睇得到。」他表示,以前對生物學及化石研究的認識較淺薄,惟聽完講座後,有助他理解,「以前只係睇(化石),但不解,但今日聽完,就知道佢點樣用生物學個理論推測(資訊)出嚟。」
60多歲的伍先生表示看得出有不同,「睇得出佢(恐龍化石)唔係普通礦物質嚟,礦物質係一粒一粒crystal(晶體)咁,佢唔係。」對於香港發現有恐龍化石,他感到驚喜開心,「根本冇諗過香港會有。」
逾60歲的周先生則表示,對香港發現有恐龍化石感到開心興奮,他認為香港東北島嶼地質豐富,期待未來能於香港東北島嶼,如馬屎洲和荔枝莊發現更多化石。
文物專員:赤洲島仍有部分含恐龍化石素材待採集
有市民擔心,目前該恐龍化石仍有待清修,率先展出會否阻礙後續研究。發展局文物專員蔣志豪表示,目前赤洲島仍有部分含恐龍化石的素材待採集,局方會一邊進行採集,一邊在館內展出合適樣本,直至預計12月底,館內工作室建成,再進行所有清修工作,目前館方已採用「專業級」展覽櫃保護展示的化石。
蔣志豪指,今朝已同古脊椎專家和工程人員等,帶同發電機等機器前往赤洲島。由於赤洲岩石較堅硬,預計採集化石樣本需要一段時間,暫時未知何時有下一步研究結果。
古脊椎所裴睿亦指,須採集更多化石樣本,進一步了解恐龍的骨骼型態,與其他化石進行對比,才能驗證恐龍的種類和生存年代。
發局局稱數年前已發現恐龍化石 未即時跟進因漁護署有其他「優先工作」
漁護署助理署長葉彥於前日新聞發佈會上表示,2013年已與中國地質大學合作,調查赤洲地質,期間意外發現恐龍化石。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早上於電台節目中指,團隊其實於數年前已發現該化石。
被問及漁護署為何今年3月才通報發展局,蔣志豪表示未能代表漁護署回答原因,但指漁護署發現化石後,因有其他需「優先處理」的工作,故未能即時跟進。「當時個地質調查就嚟完結,佢哋冇時間跟進;而(漁護署)地質公園嘅同事都要處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嘅跟進工作,所以冇時間即刻進行研究同跟進。」
古脊椎所專家:與蜥腳類恐龍骨組織切片相似 有「骨質疏鬆」情況
古脊椎所趙褀昨日指,估計該恐龍化石屬蜥腳類或鳥臀類恐龍。他今日進一步解釋指,對比該恐龍化石骨組織切片,和在河南與內蒙古發現的蜥腳類恐龍骨組織切片,發現兩者十分相似,目前認為與蜥腳類恐龍更接近。至於為何判斷該恐龍屬於中老年,趙祺今日解畫,指研究化石骨組織切片時,發現其流失不少骨質,即類似人類「骨質疏鬆」情況。
裴睿亦表示,根據目前採集的樣本,認為該骨骼較扁平,初步估計屬肩部或腰部骨骼。
裴睿表示,這次發現具研究價值,「這些恐龍從甚麼地方來,牠們是如何氧化成這樣的,牠們這個類型適應怎樣的生活習慣、氣候,都能提供香港在過去的時間是什麼樣貌、哪些生物在這裡生活。」
被問及會否藉此發展「恐龍經濟」,蔣志豪表示,目前首要工作是做好科研、化石發掘以及「講好香港古生態故事」。他期望日後可以同本地專家合作舉辦座談會,並與旅遊事務署合作,推出符合香港特色的旅遊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