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狀況|貧富差距擴至逾80倍 樂施會指獨老雙老升倡重設貧窮線
樂施會昨日(2日)發表新一份香港貧窮狀況報告,指截至今年首季,本港貧窮率為20.2%,逾139萬人處於貧窮狀態;最富裕與最貧窮群組收入差逾80倍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今日(3日)表示,現象與人口老化有關,更多「獨老」和「二老」家庭因無工作又不夠積蓄而跌入貧窮人口。
黃碩紅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為長者創造就業機會,亦可將非現金福利措施及長者的資產現金化、年金化,計算本港市民的收入,以重設「貧窮線」。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今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表示,人口老化是貧窮人口增加的原因,指自疫情後,獨老、二老長者人數大幅上升,他們不少已經沒有工作,較少積蓄、子女亦已組成家庭,可提供的經濟援助不多。
針對長者貧窮,她建議政府建立「獨老及雙老長者住戶資料庫」,指各部門包括房署、社署、醫管局等,轄下有不少長者數據,只要將它們整合,便可區分出較高危長者,可安排社工隊、關愛隊等跟進、接觸,便可幫助他們找到合適的支援服務。
黃碩紅又提到,60至65歲的長者近年增加,當中不少仍有工作能力及意願,但因各種原因未能找到工作。她建議政府,投入更多資源為長者創造就業機會,簡化中高齡就業計劃的申請程序,為聘請長者的僱主提供津貼。
黃碩紅倡重設貧窮線 將福利措施現金化計算收入
報告指出,全港最富裕的10%家庭,與最貧窮的10%,收入差逾80倍。黃碩紅指,疫情前數字約為30多倍,她解釋,數字上升的原因除上述的獨老、二老長者增加有關外,亦因為高收入人口較多為專業或高學歷人士,家中不止一人工作,每年亦會加薪,進一步拉大差距。
政府自2021年起,不再使用家庭入息中位數的一半界定「貧窮線」,當時政府解釋指,計法未能反映現況,改用「精準扶貧」為量度指標。黃碩紅表示,要校正精準扶貧的目標,必須有一定的基礎,又指計算問題有方法處理,例如公屋等非現金福利措施,可以轉換成現金當作收入;長者的資產亦可當作年金換算,用以計算貧窮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