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暑熱指數|樂施會夥創科公司研防暑警報 試行地區現紅黑警告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全港不同地區,溫度有高低,香港暑熱指數卻並非區區有。樂施會夥拍初創公司研發一套防暑警報系統,由初創公司製作濕球黑球裝置,於今年7、8月放置在北區、荃灣及觀塘,收集熱壓力數據,並換算成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再透過智能手錶通知前線工友。

結果發現,三區均有部份日子及時段,其暑熱指數已達紅色或黑色工作暑熱警告的水平,而勞工處在該些時段所發的工作暑熱警告則全屬黃色級別,反映天文台的暑熱指數與地區暑熱指數之間存在差異。樂施會建議政府建立地區為本的暑熱指數、以及個人化的防暑警報系統,長遠而言,希望政府將有關的防暑警報系統納入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當中。

樂施會夥拍奧斐康生物研發一套防暑警報系統,透過在地區內設置濕球黑球裝置,收集熱壓力數據,並換算成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再透過智能手錶通知前線工友。(廖雁雄攝)
+3

天文台只在上水雙魚河及京士柏兩個監察點

隨著香港天氣愈來愈熱,在戶外工作的中暑風險也會提高。勞工處前年5月推出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並參考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制定黃紅黑三級的工作暑熱警告,列明工友在各級警告下可作的休息安排。

樂施會港澳台項目總監黃碩紅指出,指引推出以來,不少團體關注香港暑熱指數只有上水雙魚河及京士柏兩個監察點,未能全面反映地區暑熱情況,前線戶外工作工友很多時也未能即時知悉。

至去年勞工處修訂指引,將黃色工作暑熱警告與天文台的極端酷熱天氣警告掛勾,工作暑熱警告才不再「彈出彈入」,但黃碩紅指,地區暑熱情況差異、前線工友難實時掌握資訊的問題,仍未解決。

勞工處參考天文台的香港暑熱指數,制定黃紅黑三級的工作暑熱警告。(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
樂施會夥拍奧斐康生物有限公司研發一套防暑警報系統,透過在地區內設置濕球黑球裝置,收集熱壓力數據,並換算成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再透過智能手錶通知前線工友。(廖雁雄攝)

防暑警報系統收集熱壓力數據 三區試行

樂施會針對上述兩個問題,夥拍奧斐康生物有限公司研發一套防暑警報系統,透過在地區內設置濕球黑球裝置,收集熱壓力數據,並換算成香港暑熱指數及工作暑熱警告,再透過智能手錶通知前線工友。樂施會的團隊分別在北區、荃灣及觀塘試行,共向前線清潔工友派發300隻智能手錶。

試行期間收集所得的數據反映,三個地區暑熱指數與天文台發出的香港暑熱指數、以至所觸發的工作暑熱警告情況均存在差異。

北區愈半日子達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8日符發出黑色警告

其中在北區,於有效測試的28日內,以地區數據作計算,有16日部份時段的暑熱指數已達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的程度;亦有8日部份時段更達到發出黑色工作暑熱警告的程度。

在荃灣區,28日內則有15日部份時段暑熱指數達到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的程度,當中一日有部份時段,暑熱指數已達到要發出黑色工作暑熱警告的程度。觀塘區在有效測試的16日中,則有4日部份時段暑熱指數達到要發出紅色工作暑熱警告的程度。

工作暑熱警告生效以來只發出過黃色

然而,在上述的測試日子,勞工處因應天文台發出的香港暑熱指數,只發出過黃色工作暑熱警告。據勞工處的紀錄,自2023年5月、即指引推出後,所有發出過的工作暑熱警告均屬黃色級別。

試行期間收集所得的數據反映,三個地區暑熱指數與天文台發出的香港暑熱指數、以至所觸發的工作暑熱警告情況均存在差異。(廖雁雄攝)

話你知:評估熱壓力
濕球黑球溫度(Wet Bulb Globe Temperature, WBGT)是綜合空氣溫度、相對濕度、風速及熱輻射量等環境因素對人體造成熱壓力的指數。
天文台所用的香港暑熱指數(Hong Kong Heat Index, HKHI),則由香港天文台為支援2008年的香港奧運及殘奧馬術比賽,與中文大學醫學院共同研究,基於WBGT指數發展出來的熱壓力指數。其計算程式與WBGT類似,包含環境溫度、濕度、空氣流動及太陽熱輻射水平等氣象數據、以及本港整體入院數字。

指工友工作地方也安裝濕球黑球裝置「最公道」

奧斐康生物有限公司創辦人、產品總監羅維堅說,一個地區的雲及風對該區溫度有很大影響,「如果工友站在一個地方是萬里無雲又沒有風在街道裡面,其實溫度會上升,一定是高過京士柏和高過雙魚河。」

他續指,要確切反映一個地區的暑熱指數,便要在區內設置濕球黑球裝置,收集當區的熱壓力數據,理論上每區有一個濕球黑球裝置,足以反映地區暑熱情況。他其後也補充,最理想的情況當然是在工友工作的地方也安裝濕球黑球裝置,「對於工友來說最公道。」

羅維堅(圖左)指,理論上每區有一個濕球黑球裝置,足以反映地區暑熱情況。(廖雁雄攝)

自研發智能手錶可收到地區暑熱情況資訊

今次項目製作的濕球黑球裝置,羅維堅稱很多配件是以3D打印製成,以降低成本及做到快速生產。智能手錶則是其公司原本已研發的產品,每隻售價約千元,因應樂施會的要求作調整,除調整功能,所用錶帶也有因應工友的意見,由膠帶改為布帶。

監測地區暑熱情況所得結果,會透過智能手錶即時通知前線工友,除顯示文字,也伴隨響鬧及震動提示。試行期間,三區共有300名前線清潔工使用手錶,這隻手錶不止收到地區暑熱情況的資訊,同時也會收到勞工處發出的工作暑熱警告,並會顯示工友的心跳、皮膚溫度等。

手錶不止收到地區暑熱情況的資訊,同時也會收到勞工處發出的工作暑熱警告,並會顯示工友的心跳、皮膚溫度等。(廖雁雄攝)

3參與研究工友表示曾經在工作期間懷疑中暑暈倒

樂施會也與其中35位試用智能手錶的工友作深入訪談,他們大部份為56至70歲中高齡人士,其中部份人有長期病患,有3人曾經在工作期間懷疑中暑暈倒。

樂施會政策研究幹事池淑霖指,近乎全部受訪工友均認為,手錶比手機更方便接收暑熱警告及其他天氣提示,大部份工友也同意地區暑熱警告更能反映他們工作環境狀況,並同意戴手錶後有助提升防暑意識,會因而安排休息及多飲水。

黃碩紅建議,政府建立地區為本的暑熱指數、以及個人化的防暑警報系統。(廖雁雄攝)

黃碩紅建議,政府建立地區為本的暑熱指數、以及個人化的防暑警報系統,長遠而言,希望政府可將有關的防暑警報系統納入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當中。她也透露,有意將系統推展到18區,團隊正物識地方,但在此之前也期望先與有關部門會面討論。

樂施會研究及倡議經理梁名峰則提到,以往曾與勞工處商討關於地區暑熱指數的問題,惟當時在技術上有很多限制,令討論難以推進,希望藉著今次的項目「親身試一次」,並且有實在的數據,可以與相關部門再作商討。

除了警報系統,黃碩紅也提出兩點建議,其一是希望政府在為工友增添抗熱裝備時,邀請工友參與設計,多從用家角度出發,「工友啱用先更願意用。」此外,她也留意到很多前線清潔工友因薪金問題,即使身體不適也不會請假,促政府考慮在外判標書加入有薪病假的要求,即使少於連續4日病假,也向工友支付病假津貼。

急症室醫生李君慧指,與工友接觸期間,也發現很多工友出現一些熱疾病徵狀時會「夾硬死頂」,覺得「忍一忍就過」。(廖雁雄攝)

急症室醫生:很多工友出現熱疾病徵狀時會「夾硬死頂」

急症室醫生胡永祥及李君慧除了為項目提供專業意見,也有到垃圾站派發智能手銀、為前線清潔工友提供簡單的健康資訊。李君慧表示,與工友接觸期間,也發現很多工友出現一些熱疾病徵狀時會「夾硬死頂」,覺得「忍一忍就過」。

她續指,有逾半工友其實知道熱疾病徵狀,也懂得簡單處理,但詳細計劃如何應對就未必有,建議可以加強宣傳及教育,除了令工友清楚知道哪些是熱疾病問題,也要令他們知道一旦這些問題出現,要怎樣做去保障自己、令情況不要再惡化。

指引其中一份附錄,列明工作暑熱警告生效時戶外露天工作的休息安排。(預防工作時中暑指引)

勞工處:設分區暑熱警告會令持份者感到混亂 僱主有責任另作評估

勞工處回覆指,正如颱風或暴雨警告一樣,若同時有多個分區暑熱警告,除了要在各區設立大量監測站外,亦會令持份者在接收信息時感到混亂。

處方續表示,工作暑熱警告的制定沒有免卻僱主本身須評估其工作地點的安全和健康風險的責任。若僱主和僱員因其工作地點的特殊情況,認為工作暑熱警告未能充分反映該工作地點的天氣或環境對僱員構成的熱壓力風險,僱主有責任就這情況自行另作評估,例如可尋求職業健康專業人員在工作地點量度濕球黑球溫度(WBGT)指數,評估僱員面對的熱壓力,並按結果採取相應預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