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上堂學禮儀?心理學家:實戰未必有用 朋輩間比較或增壓力
暑期班林林總總,除鋼琴、游泳、畫畫,連禮儀也都要上課學習?近年不想子女失禮人前,不少家長或選擇安排禮儀班,但兒童禮儀課程眾多,未必對小朋友有用。
有註冊心理學家指香港教育「學習抽離情境」,到實戰時往往不如理想,而家長亦絕不應該干預兒童學習,強調「小朋友學習是基於需要」,過多干預時害多於利。
鋼琴、游泳、畫畫、奧數、英語拼音,通通都要學。上述項目父母可能不懂,需上課學習。連社交禮儀、餐桌禮儀亦需要上課學習。日前香港資深禮儀教育專家梁迦傑博士亦教授「小童禮儀課」,究竟市面上有多少針對小朋友禮儀的課程,而當中又以甚麼作招徠呢?
不少課程是以小童的禮貌及個人行為為重點,指可透過課程改善孩童行為,令孩童學懂尊重。《香港01》記者曾致電多間教育中心,發現各中心的課程都針對小朋友行為及禮貌,內容大同小異,但價錢卻有天淵之別,有教育中心的課程是200元一堂,總共8堂;亦有教育中心以童星作宣傳,主要教授私人課程,可一個人或多人共同上課,每堂課程接近2千元,整個課程總共8堂,需要上萬學費,如沒有特別要求,主要在酒店上課,最後一課會教餐桌禮儀,價錢已包括食物。
自兒童禮儀班的推出後,網絡上引起很大迴響,部分人認為禮儀應該由家長身教,並非用金錢堆砌;相反,亦有人指家長忙於工作,長時間把孩童交由工人照顧,認為禮儀班有助孩童學習。
課堂中感壓力 或本末倒置
邁步兒童發展中心臨床心理學家朱嘉麗認為參加課程沒有壞處,但倘若小朋友活潑,經常「紮紮跳」,但於課堂上要限制他,對小朋友成長沒有好處;她又指,小朋友有機會在課堂期間,感受到壓力,因為有朋輩間的比較,有可能令事件本末倒置。
朱嘉麗又談及不少家長或安排子女參加面試班,過去有小朋友在面試班的表現良好,但到真正面試時卻壓力爆煲,甚至「驚到賴尿」,建議實際家教比上課來得有效。
留意小朋友發忟憎或因有壓力 忌即時責罵
朱嘉麗又指家長需要留意小朋友日常行為,例如會否悶悶不樂,對事情不感興趣。如小朋友出現發忟憎的情況,有可能代表壓力,家長切忌即時責罵,可耐心查找原因。另外生理上,可留意小朋友的大便情況及是否有出現「食唔安,瞓唔落」。
學習是小朋友基本需要 家長不應干預
而認知心理學家林茵則強調,家教比選學校重要,她認為香港「學習抽離情境」。在美國學習餐桌禮儀可能因為父親的同事會來用餐,從而教小朋友餐桌禮儀,但香港卻不是把學習融入生活,小朋友難以緊記硬生生的學習。「就好似一個大學生明明學晒統計學嘅方法,到實際Final Year就唔識做。」
林茵再強調家長並不應該干預小朋友學習,因為學習是小朋友的基本需要,過多干預反而害多於利。
興趣班林林總總,林茵認為家長為兒童選擇興趣班時,應留意小朋友的問題,因問題反映他們的興趣。如小朋友提出想學習芭蕾舞,應跟小朋友協定學習期限,既可以讓小朋友嘗試多方面發展,亦可避免小朋友只是「一時興起」,如小朋友只是衝動亦應盡量完成學習期限,負責任之餘亦可避免下一次的「一時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