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基層對施政滿意度連跌兩年 建築工友斥外勞「搶飯碗」

撰文:洪戩昊
出版:更新:

行政長官李家超即將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調查顯示,基層市民對政府對施政表現滿意程度連續兩年下跌,當中評價最差的一項為「增加就業機會」,認為輸入外勞成為問題癥結。

有工友質疑,僱主聘本地人滿足申請輸入外勞要求,當開工時卻優先安排外勞上班,令本地工「無工開」;亦有工友慨嘆,要減薪才能與外勞「競爭」,他指「一個香港人打三個外勞」,惟僱主為降低成本而選擇用外勞。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聯同多名基層市民開記招,公布調查結果和訴說民生苦況。(周令知攝)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在今年8月至9月期間展開網上問卷調查,共訪問了713位受訪者,當中84.9%屬30至59歲人士,而72.2%受訪者收入介乎10001元至15000元。

五成受訪者認為「增加就業機會」表現差

對於政府在過去兩年的施政表現,以10分為滿分,受訪者給出的平均分數為5.8分,與2023年的6.4分及2022年6.8分相比,已連續兩年下跌。當中評價最差的一項為「增加就業機會」,有51.3%受訪者表示政府在此項的表現頗差或非常差,外勞問題成一大癥結。

「減降薪先有力與外勞競爭」

任職過建築及運輸的李先生指,僱主經常走法律灰色地帶,聘請一定數目的本地員工以換取能夠聘請外勞,但有工作卻經常讓外勞接,而非本地員工,導致本地員工經常「無工開」。

同樣任職建築業的謝先生指,現在唯有降薪才能跟外勞競爭,「一出現外勞,我就立刻失業,依家搵散工做,可算係開工不足,呢幾日搵到一份長工,但比我之前工資至少低咗三分之一,我減降薪先有力與外勞競爭」。他又指行內公認「一個香港人打三個外勞」,本地員工工作速度遠勝外勞,惟「所有老闆都係衰嘅」,為了降低成本而選擇用外勞。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呼籲政府應在所有行業都停止輸入外勞,同時在這個經濟低迷的大環境下推出一些大計劃以創造就業,例如啟動基建項目和更新醫療系統等,相關支出則由發債來抵銷。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前排左一)發言。(周令知攝)

照顧者冀支援熱線提供實際服務

其他民生問題包括貧窮兒童和照顧者等。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副主任施麗珊指,目前香港約有二十萬名貧窮兒童,小朋友阿晴是其一,阿晴指,原本參加了十一堂課價值2000元的唱歌班,但受家庭經濟所限唯有停止,而且學校能提供的資助有限。

照顧者彭女士表示,家中有患上精神病的年老母親,她指公營醫療機構服務時間短,「都未講到個問題就叫你走」,但私營醫療機構收費又高昂。而政府設立的照顧者熱線亦形同虛設,「叫你有咩事就打呢個電話,但係其實都幫唔到啲乜」,她期望政府應找社工等專業人士接聽此熱線,以提供實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