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童輕生|葉兆輝指半數涉破碎家庭生命失熱誠 校長盼家長勿比較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學童精神健康備受關注,香港大學防止自殺研究中心與生命熱線早前公布研究,發現15歲以下青少年自殺率有增長,由前年十萬人0.9個增至去年十萬人2.9個。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今早(15日)在電台節目提到,去年20多宗15歲或以下的自殺個案中,有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部份遺書透露「遺憾感」、「無望感」,反映年青人對未來無興趣、找不到對生命的熱誠,「我哋做大人,要檢討下點樣做好啲。」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香港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表示,曾有家長群組討論常識測驗,有家遂找出200題時事題,著子女背誦,構成不必要壓力,建議家長「狠心啲,唔好睇。」

香港大學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表示,在去年20多宗15歲或以下的自殺個案中,有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反映更需關注及支援相關背景的學童。(資料圖片/林靄怡攝)

20多宗15歲或以下自殺個案 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

港大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在商台《政好星期天》指,年青人自殺非因單一問題,涉及學校壓力、家庭問題等,在去年20多宗15歲或以下的自殺個案中,有一半來自單親或離婚家庭,反映更需關注及支援相關背景的學童。

葉兆輝指,若然只有十來歲的年青人對未來無興趣、找不到對生命的熱誠,「我哋做大人,要檢討下點樣做好啲。」(資料圖片)

遺書透露「遺憾、無望感」 反映年青人對未來無興趣

他又提到,部份自殺學童的遺書透露「遺憾感」、「無望感」,直指只有十來歲的年青人對未來無興趣、找不到對生命的熱誠,「我哋做大人,要檢討下點樣做好啲。」

迦密愛禮信中學校長何玉芬建議家長少看通訊群組資訊。(資料圖片/歐嘉樂攝)

校長建議家長少看群組資訊 避免比較令子女感壓力

輔導教師協會主席、香港迦密中學校長何玉芬則指,經過一個暑假再開學,確實會為學童增添壓力,但近年教育界也有改變,嘗試創造空間、多辦活動,讓學童感受到有人支持、感受多些快樂。

針對學業上的壓力,她提到,很多家長其實明白不應將子女與他人比較,不應安排子女參與太多活動,惟當家長在通訊群組看到大量資訊,難免會將子女與人比較。

她舉例說,遇過一位家長在群組見到有人分享學校常識考識中的時事題,遂找出200題時事題,著子女背誦,學校原意是想鼓勵學童接觸時事,但過猶不及便會變成不必要的壓力,建議家長少看群組資訊:「狠心啲,你唔好睇。」

葉兆輝:勿將學童自殺問題與學童看精神科醫生對等

提到學校怎樣支援學童,葉兆輝就提到,教育界對自殺仍有很多迷思、仍會猶豫是否能與學生討論,目前正在做一些培訓,希望大家要明白並非「收喺地毯底就唔會有問題 」,反而是可以講、需要講。

港大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總監葉兆輝指,目前是需要一個有效的支援系統,令老師、校長有信心和能力處理學童自殺問題。(資料圖片)

倡當局全面檢視問題 設有效支援系統

教育界不少聲音希望當局延續三層應急機制,何玉芬在節目中也表示機制對學校有很大幫助,希望可以恆常化。葉兆輝則表示,同意學童如有精神健康問題,應及早介入及接受醫治,但認為不應該將學童自殺問題與學童看精神科醫生對等。

他續指,據研究反映,十個輕生學童中,只有兩成接受精神治療,認為目前是需要一個有效的支援系統,令老師、校長有信心和能力處理學童自殺問題,「三層架構、兩層架構、定一層架構,可以再討論。」他也建議當局要深究有關問題,不宜「廚房濕晒,大家都忙著去整乾佢,但唔記得關水喉」,要「全面去睇,逐樣逐樣去睇」。

葉兆輝也表明,幸福校園應該是一個學童感到安全、開心、被人接納、有機會去愛人的地方,「可以好簡單咁講,星期一朝早我係咪鍾意返學?」然而,疫情下學生有一段長時間上網課,成長有空白期,師生關係也需時建立,「唔會返返學就復原,要時間要資源要心機去做。」、「就係要大家耕耘去做。」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