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Q風波.特稿】梁振英埋炸彈得逞 抑或林鄭獲得一個機會?
特首林鄭月娥甫上場,即以36億元教育經常性撥款作為開局,又主動提出4項措施改善行政立法關係,大打溫情牌,政壇一度和風四吹。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DQ風暴,不僅影響四名泛民議員的政途,亦令這個得來不易的局面驟添變數。
來自建制和泛民的「鴿派」人士均表示,DQ案實際是前朝政府留下的炸彈,後遺症卻在今屆政府引爆,情況恍如梁振英挖了個陷阱,「林鄭一腳踩落去」,令本來漸趨緩和的開局又拉緊起來,究竟最終是任由梁振英的地雷炸斷「和解」之路,抑或林鄭會獲得一個機會繼續修補社會撕裂,某程度上考驗着整個民主派陣營的智慧與手腕。
DQ案的源起可追溯至去年11月,當時政府指青年新政梁頌恆及游蕙禎在立法會的宣誓違反《基本法》,遂提司法覆核,最後成功褫奪兩人的議員資格。政府勝訴後,前特首梁振英及律政司司長於去年12月再入稟申請司法覆核,指梁國雄、羅冠聰、劉小麗及姚松炎四位立法會議員的宣誓無效,要求取消4人的議員資格。本來,由前朝政府挑戰4議員資格至任期屆滿,足足有半年時間,若訟案在這段期間結束,帳便只會算到梁振英頭上,豈料案件竟拖至七月換屆之後,政治炸彈馬上落到林鄭手上。
有林鄭陣營人士分析,這個DQ炸彈猶如當年梁振英上場的國教風波,都是前朝留下,今屆接火棒,影響新政開局。如今可以做的,就是盡力補底,疏導其他民主派人士的反彈情緒,保持雙方相對緩和的關係,以免重蹈梁振英政府與立法會水火不容的覆轍。該人士又分析,至今局面還未算最壞,首先,經過梁振英五年鬥爭為主的政治路線折騰,民主派內大多數人都感到厭倦,希望香港走上民生為主的政治路線,未必會像過去五年般情緒化,例如對36億優質教育撥款便沒有「一棍打死」;其次,是大家都明白,DQ案由提出司法覆核到法庭裁決,都與今屆政府無關,林鄭只是這場擊鼓傳花遊戲的接火棒者,政治壓力相對較少。
事實上,林鄭首度開腔回應事件時,語調盡量放軟,只稱DQ議員是法律問題,強調政府無任何向民主派開戰的意圖和計劃,亦無計劃再提出其他司法覆核。與此同時,港府高調提出提高公立醫院應對流感高峰期能力,大打民生牌。至於民主派方面,亦未有馬上對36億優質教育撥款閂後門,稱還要觀察政府的言行,反映事情未必完全無彎轉。
DQ風波令36億元教育撥款面臨觸礁,本周五立法會財委會開會時,4名被DQ的議員試圖「硬闖」開會不果,會議被腰斬;周六的會議亦在泛民議員提出規程問題下,兩度暫停,最後休會告終。林鄭月娥誠懇呼籲泛民本周三繼續應有的財委會審議工作,擔心未能在暑假休會前批准撥款。然而,林鄭最終能否如願,抑或是「不能再一切如常」,仍須觀望泛民最終取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