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學生自殺機制年底完結 郭玲麗籲擴至小學及增校方資源

撰文:歐陽德浩
出版:更新:

近年學生精神健康備受關注,教育局為中學而設的「三層應急機制」今年年底完結。教育局局長蔡若蓮近日稱,該機制在階段性總結後,將檢視情況,以決定是否延長安排。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郭玲麗今早(26日)在港台節目說,贊同應急機制恆常化,但她提出校方應做好第二層,即轉介由社署統籌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工作,避免學生惡化至需要公立醫院騰出額外的人手。她並建議應急機制擴展至小學。

港大醫學院精神醫學系榮休講座教授陳友凱亦贊同應急機制恆常化。但他認為第三層最有效及需求最大,有需要的學生經過學校篩選後,可快速得到精神科醫生治療。

立法會教育事務委員會委員郭玲麗。(資料圖片/梁鵬威攝)

「三層應急機制」第一層為校內的跨專業團隊,優先照顧和輔導有較高自殺風險的學生。 若學校人手不足,教育局會協助將個案轉介予第二層,即由社署統籌的「校外支援網絡隊伍」跟進。 第三層則是最後防線,為有嚴重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醫療服務。

郭玲麗︰善用社區輔導員 避免公立醫院騰出額外人手

郭玲麗表示,若參考外國的數據,只要做好第二層的工作,第三層只會佔據較小的比例。但她指出,目前學校所獲發的資源,是不足夠做好第二層,難以招聘輔導員,為學生在校內提供額外的醫療方案,例如音樂及遊戲治療等。

郭玲麗並贊同應急機制應改為恆常化,但她認為政府可善用社區康健中心的輔導員支援學校,以系統性善用資源,避免學生惡化至第三層後,需要公立醫院騰出額外的人手。她並建議應急機制可擴展至小學,因小學生的自殺率與中學相近。

陳友凱表示,逾七成人有創傷後壓力症症狀。(資料圖片)

醫學教授︰應急機制第三層最有效及需求最大

陳友凱同樣贊同應急機制應改為恆常化。他認為,應急機制的第三層最有效及需求最大,有需要的學生經過學校篩選後,可快速得到精神科醫生治療。他並強調每年數十個學生自殺,均屬於個人行為,不會突然同時在某個日子出現,「唔會好似打風咁,突然有幾多號風球,唔應該咁應變囉。」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