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讓面顎腫瘤外傭佳態回鄉 耳鼻喉科醫生:手術成功係最大動力

撰文:董素琛
出版:更新:

手術成功病人痊癒或許是醫生工作的最大動力:「手術之後成個團隊都十分疲倦,冇咗半條人命咁,但一個外科醫生,能夠成功完成一個外科手術,落到枱,係我哋最大嘅一個動力。」醫管局2024年度傑出員工之一的耳鼻喉科醫生黃啟泉,憶起團隊為一名外傭進行長達28小時的雙皮瓣手術,切除已入侵病人面顎骨及神經的腫瘤,讓病人可以最佳狀態回鄉見孩子,多辛苦也值得。
醫管局公布2024年度傑出員工及團隊獎和優秀青年獎結果,今年有9位傑出員工、7隊傑出團隊和13位優秀青年。除了黃啟泉,有得獎眼科醫生為兒童制定麻醉下接受青光眼檢查的標準程序。

耳鼻喉科醫生黃啟泉(左)及眼科醫生黃藹汶(右)獲今屆醫管局傑出員工獎。(董素琛攝)

耳鼻喉科醫生不辭辛勞:成功完成一個手術係我哋最大動力

醫者父母心,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耳鼻喉科副顧問醫生黃啟泉最明白不過。談及最難忘經歷,黃啟泉憶述一位約30多歲患有惡性肉瘤的外籍傭工,在僅僅一個月時間內腫瘤已長至大於10厘米,並入侵面顎骨及神經。腫瘤之惡甚至令她皮膚潰爛,傳出惡臭。

黃啟泉指該名外傭在十多歲的時候已來港工作,在知道即使治療後仍有極高復發率的情況下,仍希望可以切除腫瘤,以最好狀態回到家鄉見孩子。黃啟泉與團隊成員為她進行28小時的雙皮瓣手術,成功切除腫瘤,他指:「做完手術之後,老實講我哋成個團隊都十分疲倦,冇咗半條人命咁,但作為一個外科醫生,能夠成功完成一個外科手術,落到枱,係我哋最大嘅一個動力」。

黃啟泉利用3D打印技術增加下顎手術成效,並減低手術時間。(董素琛攝)

數據配合3D人體模型打印 為頭頸癌患者作術前規劃 縮短手術時間

黃啟泉2011年加入醫管局,在任職醫生的十餘年時間內,成功利用臨床數據配合3D人體模型打印技術為頭頸癌患者作術前規劃增加手術成效,並縮短手術時間約一至兩小時。

挫折常有 黃啟泉:最緊要心態上唔好畀呢啲挫折打沉

談及挫折,黃啟泉笑指是常有的事,作品不被納入國際期刊、人手上的問題、甚至手術失敗等等。但他認為有危必有機,要多思考失敗的原因;要先知道自己需要改善甚麼,才可以有進步,指:「最緊要心態上唔好畀呢啲挫折打沉咗」。

眼科醫生曾被前輩指與同期同事有差距 不斷翻看手術錄影改善技術

另一位獲獎的醫生是來自香港眼科醫院眼科的副顧問醫生黃藹汶,同樣秉持醫者父母心的心態救治病人。在2009年加入醫管局的黃藹汶制定兒童在麻醉下接受青光眼檢查的標準程序,令流程更順暢,並縮短手術時間。

黃藹汶又為新入職的住院醫生設計入門課程,期望增加他們的治療信心。她憶於曾在新冠疫情間為一名不足一歲的小童治療青光眼;直至現時,每次為該名小童檢查雙眼,得知他仍可看得見,都會有滿足感。

黃藹汶感謝前輩的提醒,令他反思問題所在,改善手術技術。(董素琛攝)

看似一帆風順,卻並非與如此。黃藹汶初入職的時候要到其他聯網的眼科醫院,由於每個手術室的設計都不同,她要花上很多時間適應。她憶述當時被前輩告知進度與同期同事有差距,迫使她反思努力方法是否不正確。

及後,黃藹汶不斷翻看自己的手術錄影,又鑽研不同的教科書,手術的技術因而得到改善。她指每次青光眼的手術成功率都會比上一次低,形容手術是「不容有失」。她感謝前輩的提醒,指:「我覺得好大程度上係因為好早期嘅時候有呢個所謂挫折,而激發到我去做一啲嘢改善自己,幫助到我去之後去做一啲比較難嘅手術都比較有信心去掌握。」

醫管局9位傑出員工、7隊傑出團隊及13位優秀青年獲獎

本年度傑出員工及團隊獎和優秀青年獎共收到89份內置各醫院聯網和總辦事處各部門的提名,最後由評審小組選出9位傑出員工,7隊傑出團隊和13位優秀青年。評審小組成員包括醫管局行政總裁高拔陛等人,以「以人為先」、「專業為本」、「敬業樂業」和「群策群力」為評審標準。

hot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