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鐵過海交諮會收投訴增 12卡變9卡迫上加迫 港鐵稱已分流加班

撰文:何瑞芬
出版:更新:

港鐵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已有兩年,交通諮詢委員會轄下交通投訴組報告指出,自過海段通車後東鐵綫投訴增加,主要與由12卡列車減至9卡車令擠迫情況嚴重有關。運輸署稱已鼓勵港鐵疏導人流,包括早上繁忙時間在沙田及大埔墟站安排短途班次往金鐘,政府會續促港鐵監察服務調整班次。

有投訴指東鐵綫改為9卡列車後更擠迫。(資料圖片/羅君豪攝)

過去幾年有不少大型基建落成啟用,交通投訴組今日發布有關新運輸基建的投訴及建議的專題文章,當提到自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後,大部份有關東鐵綫的投訴均與列車班次、載客量等有關,更有若干投訴人報稱,東鐵綫由12卡車改用9卡車後,列車載客量大減,令擠迫情況更為嚴重。

據報告指出,運輸署也留意到東鐵綫服務在過海段通車後,投訴及建議宗數有所增加,稱政府一直鼓勵港鐵探討更多措施疏導人流,提升乘客的乘車體驗。

據港鐵公司觀察所得,在早上繁忙時間個別時段、個別車站及列車車廂的乘客較多,因此已採取一系列措施疏導人流,包括實施乘客分流措施,引導乘客到較少人的月台位置上車。

另外,港鐵已啟用「過海易」顯示屏及「車廂載客情況顯示」等科技,也在早上繁忙時間在沙田站及大埔墟站安排短途班次往金鐘站。政府會繼續促請港鐵密切監察服務,並因應乘客量及實際情況按需要作出調整。

有投訴人指東隧易通行實施後,相關拆卸收費亭措施令將藍隧道更擠塞。(資料圖片/孔繁栩攝)

不停車收費後東隧早上繁忙時間南行車龍長 延伸至將藍隧道

其餘關於新基建投訴,包括通車一年半的將藍隧道;有投訴人指東隧在去年8月底實施「易通行」及相關臨時交通安排以拆卸收費亭和調整隧道行車線後,早上繁忙時間在東隧南行管道出入口的車龍更長,一直延伸至將藍隧道及跨灣連接路。

運輸署重申東隧實施「易通行」不會大幅改善擠塞情況,據觀察所得,東隧相關臨時交通安排及拆卸工程確令將藍隧道往東隧的交通略為受影響,在平日早上最繁忙的時間形成車龍,故運輸署已更改早上繁忙時間的臨時交通安排,將藍隧道的交通擠塞情況得以紓緩。

不少投訴人稱元朗及天水圍的機場巴士改經屯赤隧道,令屯門公路及皇珠路擠塞情況加劇。(資料圖片)

至於2020年底通車的屯赤隧道,不少投訴人稱元朗及天水圍的機場巴士改經屯赤隧道,令屯門公路及皇珠路擠塞情況加劇。運輸署稱已開辦特別班次E36S在繁忙時間經大欖隧道及青嶼幹線,也已批准所有行經屯赤隧道的第「A」及「E」巴士線選用替代路線,讓巴士車長靈活選擇適當路線,避免交通擠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