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回港大塞車 歸納四原因 涉節日、流程、設計、配套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端午節三日長假期結束,昨日(10日)港珠澳大橋珠海口岸出現大塞車,下午開始至少塞兩小時才能過關,至傍晚時段更動輒要4小時,有駕駛者批評「凸顯了港珠澳大橋口岸配套管理的落後」。

《香港01》綜合香港汽車工業協會會長李耀培及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的分析,歸納出四大塞車原因,分別是節日高流量、司機等乘客上車、關口設計與大橋容量不匹配及珠海道路不勝負荷。

+3

昨日是端午節最後一日假期,不少駕駛人士經大橋出入境,澳門昨日下午已經發放通告,指「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現時入境車流較多,由澳門往該口岸的車輛請錯峰出行,粵澳兩地牌駕駛者在高峰時段可考慮選擇使用其他口岸。」有駕駛者指出,在昨午2時許珠海關口已經開始塞車,至少要排兩小時,至下午5時許,塞車情況更嚴重,要排4小時才成功過關。

昨日港珠澳大橋口岸珠海拱北口岸在下午出現大塞車。(何倩瑜攝)

你敢相信只有雙車道進行分流?

內地「小紅書」上有不少駕駛者抱怨,指昨日經大橋過關大塞車,有司機不滿:「3公里走了40分鐘,凸顯了港珠澳大橋口岸配套管理的落後,港澳車與內地車的分流做得太晚、車道太少,號稱百年工程的大橋只有雙車道進行分流你敢相信,導致大量的港澳車佔據三條車道後,又必須全部往右跨車道通行,內地車只能在左邊車道被堵住。」

亦有司機投訴,「所有節日經港珠澳大橋的要三思,根本沒有人去計算這個大橋口岸的承載力,一個端午節要塞4小時以上,不如早點發通知停關算。」

《香港01》綜合各界分析,歸納四大塞車原因:

港車北上需求大節日造成高流量

香港汽車工業協會會長李耀培指出,過往在周六、日,以及紅日等出入境高峰期,拱北口岸塞車一至兩小時成為常態,適逢昨日是節日最後一日假期,不少人經大橋離境,塞車三至四小時實在誇張。

司機過關後等乘客上車造成倒灌

李耀培表示,內地口岸的車輛關口不足,加上在過關前乘客要落車辦過關手續,過關後司機又要在上客區停車,等待乘客上車,「車等人呢個情況就會造成倒灌,成個口岸就會塞住晒」。

港珠澳大橋珠海公路口岸。(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珠海關口設計與大橋容量不匹配

香港新方向立法會議員張欣宇分析,珠海口岸設計時與大橋容量並不匹配,例如大橋共有3車道,1小時可以有4,000至5,000輛車流量,「但好明顯依家車流量未去到四、五千架車,所以上到大橋係好暢通,啲車係塞曬喺內地口岸區」。

珠海關口道路設計容易出現擠塞

張欣宇指出,離開珠海上港珠澳大橋前,有一個交匯處供香港車、澳門車和內地車使用,往不同方向的車輛都需要在上址調頭,造成擠塞。

昨日經大橋入境香港創今年第三高

自通關後及推出港車北上後,港珠澳大橋要需求持續上升,數據顯示,昨日經港珠大橋入境香港錄得83,851人次,是今年第三高峰;今年最高入境流量為大年初四(2月13日)錄95,698人次,其次是復活節假期(4月1日)有87,698人次。

而根據港珠澳大橋邊檢站昨日發布統計數據顯示,6月8日至10日(截至下午1時),經港珠澳大橋出入境的旅客超過22.7萬人次,車輛超過4.2萬輛次,均創口岸開通以來端午假期歷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