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兒|鄧家彪籲正面看待舉報者指南 非以刑事責任逼專業人士遵從

撰文:梁祖兒
出版:更新:

立法會正審議《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要求社福、教育和醫療衛生界等25類專業從業員強制舉報虐兒,政府亦正制定《強制舉報者指南》。

立法會《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鄧家彪今日(31日)在《千禧年代》節目中表示,指南中提供問卷形式的輔助分析框架,讓專業人士透過答問,判斷兒童有否受虐待,或可能會受虐待的風險等,從而決定有否需要舉報。他認為,專業人士可用正面態度看待條例草案和指南,視之為一個工具幫助兒童,而非刑事責任逼其要舉報。

鄧家彪認為,獨立執業的專業人士沒有團體督導,面對虐兒個案時,未必知道如何獨自處理,容易讓虐兒個案就此被放走;而現時的條例草案則可彌補此漏洞。(資料圖片/李宇婷攝)

《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正於立法會審議,條例草案涵蓋25類專業人士,如教師、社工、醫護等,規定其必須舉報嚴重虐兒個案。而在勞福局提交立法會的草擬《強制舉報者指南》中,須舉報的情況分為4類,分別是身體虐待、性侵犯、心理虐待及疏忽照顧,當中設問卷形式的輔助分析框架及「舉報決策流程圖」,以問卷問題和圖解方式概述各考慮因素之間可能存在的邏輯關係,協助專業人士舉報的決定。

舉報指南助法官判斷舉報者法律責任

立法會《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委員會主席鄧家彪今日在港台節目《千禧年代》中指出,現時草擬的《強制舉報者指南》可為法官提供判決依據,讓其在裁判虐兒案件時,可判斷專業人士在舉報層面上有否法律責任。

建議政府多諮詢業界 擬定合適提問助辨虐兒情況

他亦指,條例草案規定25類專業人員若發現嚴重虐兒情況,則必須舉報,包括視光師、中醫師等。他認為這些專業人士在學院培訓時,未必會接觸到虐兒範疇的知識,因此,《強制舉報者指南》會用問卷形式的輔助分析框架,問題圍繞「是否有合理理由懷疑兒童遭受身體虐待」、「兒童是否正遭受嚴重傷害」及「兒童是否有遭受嚴重傷害的實際風險」等,「如果答案係就舉報,唔係就去下一條。」

鄧家彪認為,問卷的提問可幫助專業人士循序漸進地判斷虐兒情況。他強調,問卷的問題要準確,不能太複雜,因要讓這些專業人士都可讀懂並理解,但亦不可太容易,否則或會出現漏報、濫報情形,建議政府可更多諮詢業界,以完善分析框架。

舉報虐兒個案的建議「舉報決策流程圖」。(立法會文件)

此外,鄧家彪表示,《強制舉報者指南》的舉報決策流程圖能讓專業人士清楚有何舉報方法,「如果即時有好大風險,咁就打999,唔使諗㗎喇」,若果是懷疑虐兒而不肯定,又擔心舉報會影響該家庭,流程圖則可協助舉報者進一步搜集虐兒資料、作出一般通報,提供適切跟進服務,如輔導家庭的社會服務等。

被問及如有否需要提高專業人士無舉報的罰則,他認為要用正面態度看待《強制舉報虐待兒童條例草案》及《強制舉報者指南》,讓其覺得指南是一個工具幫助兒童,而非讓專業人士覺得有刑事責任,逼其作出舉報行為。

2023年本港新登記保護兒童個案達1,457宗,創20年新高。(資料圖片/龔嘉盛攝)